心理學家的研究結果表明,我們所使用的能力,隻有我們所具備能力的2%—5%。這就更有必要提倡打破常規的創造性思維。
有一家大型廣告公司招聘高級廣告設計師,麵試的題目是要求每個應聘者在一張白紙上設計出一個自己認為最好的方案,不限製主題和內容,然後把自己的方案扔到窗外。如果誰的方案最先設計完成,並且第一個被路人拾起來看,那麼誰就會被錄用。
應聘者們開始了忙碌的“答題”,他們竭盡全力地設計這精美的圖案,甚至有的人畫出誘人的裸體美女來。
就在別人手忙腳亂的時候,隻有一個應試者非常迅速、非常從容地把自己的方案扔到了窗外,並引起過路人的哄搶。
他的方案是什麼呢?原來,他隻是在那張白紙上貼了一張麵值100美元的鈔票,其他的什麼也沒畫。就在其他人還疲於奔命的時候,他就已經穩坐釣魚台了。
這就是獨特創意的威力!
《戰國策?韓公仲》有則類似的故事頗讓人回味:
公元前293年,秦國與齊國連橫之後,向韓、魏兩國發動了大規模的軍事進攻。韓、魏兩國雖然麵臨共同的威脅,但它們之間卻貌合神離,互相之間並不信任,不但不願意真誠合作,而且還互相推諉,誰都不願意打先鋒,結果兩國連連吃敗仗。後來魏國為了自身的利益,企圖將韓國拋在一邊,單獨同秦國議和。這樣以來,形勢馬上變得對韓國十分不利。
這時有很多人都進言,也像魏國一樣同秦議和。而一位謀士卻對韓相公仲說:“雙胞胎的長相非常相似,隻有他們的母親才能分辨清楚;而利與害就是一對雙胞胎,在表麵上也很相似,隻有明智的人才能分辨清楚,看透它們的本質。韓國目前正麵臨著利與害相似的情形,也需要由明智的人把它們分辨清楚。如果能采取正確的處理方法,就能尊卑有序、各安其分,否則就會敗壞綱常、帶來禍患。如果秦魏聯盟不是您促成的,韓國就麵臨遭到秦魏圖謀的危險;如果韓國追隨魏國去討好秦國,那樣韓國將依附於魏國並遭到輕視,韓國國君在諸侯中的地位就降低了。那時候,秦王就要把他寵信的人安插到韓國做官,這樣您的處境就危險了。”
謀士層層遞進地分析引申出如何判斷當時的政治局勢後,又說:“從目前的形勢分析。你不如主動去撮合秦、魏進行和談。兩國和談成功與否,對於韓國都會很有利。若和談成功,是你穿針引線撮合而成,韓國就成了秦魏聯合的門戶,既可以受到魏國的推崇,也可以得到秦國的友善。再說,秦魏不可能永遠互相信任,秦國會因為得不到魏國的援助而發怒,一定會親近韓國而遠離魏國。魏國也不會永遠服從於秦國,一定將設法親近韓國而防備秦國。這樣您就可以像選擇布匹隨意剪裁一樣輕鬆。由此可見,如果秦魏聯合,它們都會感謝您;如果秦魏分裂,兩國又都會爭取您。這樣做,進退對韓都非常有利。希望您能下定決心。”
從中可以看出,這個謀士不隻是站在韓國的角度看待問題,而且是從全局觀察,從而得出化被動為主動的辦法——主動撮合秦魏和解,同時取信於兩國,而使整個局麵向著有利於韓國的方向轉化。
這就是從多角度考慮問題的優勢,打破常規、靈活應變的一種表現。這樣的例子其實很多,在智利首都聖地亞哥的埃爾科茲酒店就上演了這樣的一幕。
當時,埃爾科茲酒店的電梯裝載量不夠,酒店召集了一些專家和工程師來討論,看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結果大家意見一致:多裝一部電梯。但是這需要從底層起,每層樓都進入施工。正在工程師和建築師們在熱議討論安裝事宜的時候,一位正在拖地的清潔工人聽他們說要給每個樓層打洞,就說:“那這裏就會亂成一團粥了,還怎麼營業啊?”
“當然,不過我們會處理好的。”一個工程師說。
另一個人說:“如果要考慮它的未來,而不至於影響營業的話,我們也隻能這麼做了,因為不裝一部電梯不行啊。”
清潔工人拄著拖把,看著他們:“你猜如果讓我來幹的話,我會怎麼幹?”
一位建築師好奇地問:“如果讓你來幹的話,你會怎麼辦?”
清潔工人道:“我會把電梯安裝在酒店的外麵。”一句話說得建築師和工程師們麵麵相覷。
後來,他們真的把電梯裝在了酒店的外麵。這是建築史上的第一次建築革命。
現實中,人們在處理問題時往往會被固有的常識給困住,思維都在一個圈圈裏打轉,誰能突破這個桎梏,看到問題的另一個層麵,誰就可獲得思維上的升華。為人處世也是一樣,不要總是依照舊俗常規來做事,偶爾另辟蹊徑也會有驚喜。
及時調整,創造奇跡
‖原文‖
可以久則久,可以速則速。
——《孟子萬章上》
‖釋義‖
可以保持長久就保持長久,可以快的時候就快。
品評
孟子指出在不同條件下,要審時度勢,說長則長,該快就快,通權達變。事物的發展都不是孤立的、片麵的,換一個角度看待問題可能就會產生截然不同的感受。而善於做人處世的人,往往都能從多個角度去分析和思考問題,此路不通的時候就會及時調整去尋求彼路。隻有學會多角度看待問題,並學會調整,才能夠讓自己擁有成功。
中國的企業界往往簡單地將“市場創新”認為是做廣告搞促銷。實際上市場創新是一個複雜的係統工程,它包括產品策略、價格策略、品牌策略以及服務網絡架構這樣一些主要內容。看一個企業市場創新能力如何,主要看這幾個方麵工作的綜合運作水平。好的策劃、好的廣告和好的促銷方案,實際上僅僅是市場創新活動的一小部分內容。
華若德克,美國實業界大名鼎鼎的人物。在他未成名前,有一次,他帶領屬下參加在休斯敦舉行的美國商品展銷會時感到懊喪。因為,他被安排到一個極為很少有人光顧的偏僻角落。為他設計攤位布置的裝飾工程師勸他幹脆放棄這個攤位,等待來年再參加商品展銷會。裝飾工程師認為在這種情況下展覽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成功的。華若德克覺得自己若放棄這一機會實在太可惜,他認為這個不好的位置帶給他的弱勢一定能夠化解,關鍵就在於自己怎樣利用這不好的環境使之變成整個展會的焦點。可是怎樣才能出奇製勝呢?他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他想到了自己創業的艱辛,想到了展銷會的組委會對自己的排斥和冷眼,想到了攤位的偏僻。他感到自己就像一個受到不應有歧視的非洲人,感到自己像是在偏遠的非洲。非洲?對就是它了!想到這裏,一個妙招在他的腦海裏應運而生。他走到了自己的攤位前,心裏充滿悲哀又有些激憤,心道:“既然你們把我看成‘非洲難民’,那我就給你們打扮一回‘非洲難民’。”
於是,華若德克讓他的設計師給他設計了一個古阿拉伯宮殿式的氛圍,圍繞著攤位布滿了具有濃鬱的非洲風情的裝飾物,把攤位前的那一條荒涼的大路變成了沙漠。他安排雇來的人穿上非洲人的服裝,並且特地雇用動物園的雙峰駱駝來運輸貨物,此外還派人定做大批氣球,準備在展銷會上用。還沒到開幕式,這個與眾不同的裝飾就引起了人們的好奇,不少媒體都報道了這一新穎的設計,市民們都盼望開幕式盡快到來好一睹為快。展銷會開幕那天,華若德克揮了揮手,頓時展廳裏升起無數的彩色氣球,氣球升空不久自行爆炸,落下無數的膠片,上麵寫著:“當你拾起這小小的膠片時,親愛的女士和先生,你的運氣就開始了,我們衷心祝賀你。請到華若德克的攤位,接受來自遙遠的非洲的禮物。”這無數的碎片撒落在熱鬧的展銷會場,當然華若德克也因為這個奇特的思維與創新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有一年,市場預測表明,該年度的蘋果將供大於求。這使眾多的蘋果供應商和營銷商暗暗叫苦,他們似乎都已認定:他們必將蒙受損失!可就在大家為即將到來的損失長籲短歎、準備低價出售時,有一個聰明的人卻想出了絕招!他想:如果在蘋果上增加一個“祝福”的功能,即,隻要能讓蘋果上出現表示喜慶與祝福的字樣兒,如“喜”字“福”字,就準能賣個好價錢!
於是,當蘋果還長在樹上,他就把提前剪好的紙樣貼在了蘋果朝陽的一麵,如“喜”、“福”、“吉”、“壽”等。果然,由於貼了紙的地方陽光照不到,蘋果上也就留下了痕跡——比如貼的是“福”,蘋果上也就有了清晰的“福”字了!這樣的蘋果的確少見,這樣的創意也的確領先於人,正因為他的蘋果有了這種全新的祝福的功能——而這又是別人所沒有的。他果然在該年度的蘋果大戰中獨領風騷,賺了一筆大錢!
很多事情都是這樣,從常規思維角度看來是辦不到、不可能實現的,但是用發散思維去思考,往往看似辦不成的事也能辦成,不可能實現的目標最終也會實現。華若德克和蘋果商的故事告訴人們:創新來自於不受局限的自由幻想,它可以幫助我們以一種嶄新的、與以往不同的方式來看待事物之間的關係,並且使習慣的思維方式成為助益而非傷害。在很多情況下,看上去無關的事物,卻能提供人們對問題的領悟和答案。飛機外形的設計就來源於人們對飛鳥的觀察;潛水艇的外形很像是海豚;雷達來自於蝙蝠的知覺給人類的啟發;皮下注射針像響尾蛇的牙……這一切都是很好的證明。
思考能使人不斷進步,創新能使你的事業再上一個巔峰,與眾不同的創新個性能使你成為眾人的靈魂。不管你從事的是哪行哪業,幸運之神往往偏愛會思考、有創新精神的人。因此,從現在起培養你不斷思考、敢於創新的習慣,而不要拘泥不變,安於守成。隻有這樣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最終贏得主動。
因時製宜,順勢而動
‖原文‖
彼一時,此一時也。
——《孟子公孫醜下》
‖釋義‖
那是一個時候,現在又是時候。
品評
孟子認為不同的環境,不同的時間有不同的想法。人不能一成不變。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我們也要學會創新。
有人說:“識時務者為俊傑。”何謂識時務?就是在世事的無常變化麵前,能夠認清客觀形勢或時代潮流,能夠跟著客觀形勢或時代潮流的變化,因時製宜,順勢而動。這就是創新。
因而無論古今中外,隻有識時務的人才能成為時代的俊傑。反之,如果不識時務,不顧客觀條件的變化和限製,逆勢而行,盲目蠻幹,其結果隻能是以雞蛋碰石頭一自取滅亡,或被時代的車輪遠遠甩在後頭,最終一事無成。
凡事都要想到別人還沒有想到的一麵,方法也必須講求創新。因為人是善變的,任何一種產業都必須不斷地改良,以適應市場不斷改變的需求。
正如王業寧所說:“要創新需要一定的靈感,這靈感不是天生的,而是來自長期的積累與全身心的投入。沒有積累就不會有創新。”
1947年的冬天,在密歇根州的卡索波裏斯,洛厄正幫著他的父親做木屑生意。這時候有一位鄰居跑進來,想向他們要一些木屑,因為她的貓房裏的沙土給凍住了,她想換一些木屑鋪上去。當時,年輕的洛厄就從一隻舊箱子裏拿出一袋風幹了的黏土顆粒,建議她試試這玩意兒。因為這種材料的吸附能力特別強,當年他父親賣木屑的時候,就是采用這種材料清除油漬的。這樣一來,那位鄰居的燃眉之急就給解決了。
幾天以後,這位鄰居又來了,她想再要一些這樣的黏土顆粒。這時洛厄靈光閃動,突然意識到自己的機會來了。他馬上又弄了一些黏土顆粒,分5磅一裝,總共裝了10袋。他把自己的新產品命名為“貓房鋪”,打算以每份65美分的價格賣出去。大家知道後都笑話他。
但出人意料的是,洛厄的10袋黏土竟然很快就賣完了。而且,當這10個用戶再次找上門來,指名道姓要買“貓房鋪”的時候,洛厄笑了。一絲靈感,一筆生意,一個品牌,一種使命,就這樣開始了。
更讓你想不到的是,洛厄采用黏土顆粒做貓房鋪,反倒促使這些小動物變成更受人歡迎的寵物了。當然,洛厄也因此而變得富有起來。僅僅在1995年洛厄去世前的兩三年間,“貓房鋪”的銷售價值就達到了兩億美元。也許可以說,正是洛厄的發明所帶來的生存條件的改善,最終使貓取代狗成為在美國最受歡迎的寵物。
人們常說:當上帝在為你關閉一扇門的同時,也在為你打開另一扇門。世界首富比爾?蓋茨、股神巴菲特、科學奇才霍金、阿裏巴巴總裁馬雲、美容大師鄭明明、不向命運低頭的海倫?凱勒……這些人留給我們的都是他們生命中最璀璨的部分,但是在他們輝煌的背後更值得我們思考的是:同樣的條件,為什麼隻有他們能創造奇跡。那是因為他們善於思考,他們有著與別人不一樣的思路,他們有著失意的時候還能保持清晰思維的能力,所以他們改變了命運,改變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