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曆史教學中愛國主義教育的方法
中學曆史課是一門思想性很強的文化基礎課,它對於貫徹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的方針,培育“四有”新人,提高民族素質有著其他學科不能取代的重要作用。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學曆史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
在中學曆史課中如何才能把愛國主義教育搞得更好,收到更大的實效呢?在此,談談筆者在曆史教學中的點滴體會。
培養學生的興趣
(1)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興趣是有濃厚感情色彩的。古語雲:“愛屋及烏”,學生如果對教師的教學作風、教學態度和教學方法認可、敬佩,當然對他所教的學科也就容易產生興趣。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的愛憎情感對學生往往也起著直接的感染和教育作用,學生會情不自禁地模仿自己所喜歡的教師的一舉一動。如果師生關係不協調,甚至達到“僵”的地步,輕者會讓學生對教師所教學科產生厭倦心理,如上課不聽講、打瞌睡等;重者則會產生逆反心理,如上課故意起哄、打鬧等,影響教學的正常進行。學生一旦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又怎麼可能接受寓於史實之中的愛國主義教育呢?
(2)教學內容和方法要新穎。
①精心設計每一節新課的開頭,以引起學生對每一節課的興趣。比如教學“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九·一八’事變”一課時,可以以學生熟悉的一首歌導入新課:“同學們都會唱《鬆花江上》這一首歌嗎?這首歌告訴了我們什麼史實?”學生回答後老師可講述“九·一八”事變經過及以此教育學生永遠也不要忘記9月18日這一天,居安思危,勿忘國恥,達到教育的目的。
②精選趣味性較強的史料為豐富教材內容服務,強化對學生的吸引力。
現行曆史教材文字一般都較呆板,鑒於此,備課時教師應盡量選取一些與教材相關的趣味性較強的史料,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比如講嶽飛抗金時,可以增加一些嶽飛小時候刻苦好學和嶽母刺字的故事,這不僅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而且能夠加深學生對教材的記憶,同時還可以使學生對嶽飛能成為抗金英雄的原因有所了解,實際上也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受到了愛國主義的熏陶。
③鄉土教材是曆史教材的重要補充,在教學中合理地加以使用也是十分重要的。
比如,講中國近代史時,可告訴學生四川曾爆發過中國曆史上的一次重要運動——保路運動,這次運動在辛亥革命中具有極為重要的曆史地位,為辛亥革命的成功提供了有利條件。孫中山先生曾高度評價這次運動:“若沒有四川保路同誌會的起義,武昌革命或者要遲一年半載的。”還可告訴學生,現代中國曆史上許多著名人物也出生在四川,如鄧小平、朱德、郭沫若、陳毅、趙一曼、張思德等。這樣一來,不僅引起了學生的興趣,而且加深了學生對教材內容的記憶和理解,增強了學生對家鄉的熱愛和自豪感,大大縮短了學生與曆史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