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14日中午,他的妻子李月平就有一種不祥的預感,午休時,身體一向不好的她頭腦昏昏沉沉的,在似睡非睡之間,她猛然產生李劍英坐在沙發上的幻覺,隨後猛然驚醒。起床後,妻子依照丈夫的叮嚀,吃了許多水果以增加營養,提高身體免疫力。正在這時,部隊的領導敲門而入,告知她李劍英在飛行時遭遇鳥撞而失蹤的噩耗。聽到這個消息,刹那間,李月平就癱軟在地,失聲痛哭。對於丈夫的這一舉措,李月平甚是理解。
壯麗的那一瞬間,源於對崇高理想的不懈追求。在幼年的時候,李劍英就喜歡穿軍裝;到了高中的時候,他把當一名戰鬥機飛行員視為人生的最大追求;如願以償地成為一名飛行員後,他就把愛戰鷹、愛飛行、愛祖國作為人生誓言;入伍24年以來,他便把這種博大的愛融進人生。
一直以來,李劍英的家庭充滿著各種各樣的挫折與坎坷,然而,他卻從來沒有動搖自己熱愛飛行的事業心。1992年,前妻由於對他的飛行事業頗不理解,而與其分手;2004年,現在的妻子李月平由於患得係統性紅斑狼瘡,每月需要化驗尿、血常規、吃中藥與激素等;同年,李劍英的父親患得腦血栓,母親患得精神病,時常住院治療;嶽父患得關節炎,於2005年6月癱瘓在床……麵對這些困難,李劍英總是勇敢地麵對,想方設法努力克服。平時,他尤為節儉,生活方麵能省則省,一套便裝一穿就是多年。他有20多年的煙齡,為了節省錢財給妻子與老人看病,在平日的生活中,他僅用5角錢買一包的麻子解解煙癮,最終,卻強製自己戒煙。
作為一名正團職飛行員,李劍英不但對此沒有任何的失落感,反而積極求飛,不為家庭的重重困難而拖累,生怕耽誤自己的飛行訓練。2004年,妻子李月平由於病重被轉到北京住院,團領導特意安排他前往北京陪同,他僅僅呆了一個星期,就給團領導打電話說:“妻子的身體一直都是這樣,在治療方麵有醫生和護士,我也幫不上太多的忙,還是讓我回去繼續飛行吧!”2005年7月,團裏要組織小分隊入藏駐訓,考慮到他的妻子身體狀況不太好,組織並沒有將其列入計劃,然而,李劍英卻主動要求,並稱自己早已做好妻子的思想工作,堅持參加西藏的駐訓工作。在從事飛行的22年中,李劍英年年出滿勤,飛行時間次次排在全隊前列。僅在2006年以來,他就已飛行144小時42分。
由於駐地離家較遠,李劍英平日極少回家。2005年,他沒有休過一天的假;2006年五一時期,部隊安排他前往青島療養,在途中路過家鄉鄭州時,李劍英便下車與父母及兄弟進行短時間的相聚。由於行程較緊,一家人隻是湊在一起吃了晚飯,聊得頗為開心。但沒有想到的是,那天卻成為他與全家在一起的最後聚餐……
李劍英逝世以後,年邁的父母多次昏迷,蘇醒之後斷斷續續地說道:“他從小熱愛部隊,喜歡飛機,頗有誌向,是一個好兒子……”他的弟弟妹妹兩眼布滿血絲,深情地追憶道:“哥哥在18歲離開父母,2006年春節,當他回鄭州探家時,體弱多病的父母望著哥哥那黑黝黝的臉龐,心裏不知有多麼心痛,多麼渴望他停飛而回到自己的身邊,就在他即將歸隊的前天晚上,父母終於忍不住了,情不自禁地說‘劍英,你從小離開家,現在年齡也不小了,我們的身體也不是太好,你的家屬也是一樣。現在你都四十多歲了,你幹脆給部隊申請停飛算了,全家人團聚在一起過個安穩日子就行。’”
雖然話語如此,但在心靈深處,他們深知,李劍英是那種幾天不飛行、渾身便提不起精神的人。倘若部隊不讓他停飛,而其讓他停飛,則是一件絕不可能的事情。曾在當時,他隻是對父母搪塞道:“我回去看看吧!”然而,在歸隊之後,他又若無其事地開始參加飛行訓練。
2006年11月20日,在李劍英烈士的追悼大會上,他的母親一遍遍地責怪自己的兒子:“你是英雄,咋不把飛機開回來呀?”在追悼大會結束後,年邁的雙親立即回到鄭州,對此,他們卻這樣解釋道:“劍英生前從不願意麻煩領導,我們做父母的,在他走後也要讓兒子放心。”
一直以來,李劍英的大兒子李準與爺爺奶奶在鄭州生活,直至2005年,才在父親的強烈要求下,轉學至銀川。雖然平日與父親聚少離多,但能夠見到父親,16歲的李準還是十分高興。由於與老人在一起生活的時間較長,李準的性格難免有些內向。當他轉學至銀川後,李劍英無微不至地關心著,嗬護著。為了使孩子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與強壯的身體,李劍英在有空的時候,不是教兒子一些做人的道理,就是帶領兒子爬山、踢球等。仁慈的父親,使得兒子在最短的時間內便“煥然一新”。
李劍英犧牲後,部隊派人從銀川將李準與弟弟接至部隊駐地,並聲稱是看爸爸,他們異常高興,一路上有說有笑。然而,當到達部隊營區後,望著許許多多的叔叔阿姨在門口等待他們,望著滿眼淚水的爺爺奶奶,李準一下子便明白事情的原委,“撲通”一聲跪至爺爺奶奶的麵前,孩子的懂事令在場的人們無不為之感動,無不為之流淚,他緊緊地攙扶著媽媽,噙著淚水說道:“媽媽,雖然爸爸走了,但我們還要過呀,你一定要堅強,有我和弟弟呢。”
對於父親,李準擁有著他人難以理解的一種敬慕之情。盡管與爸爸見麵的機會屈指可數,但李準時常在朋友麵前自豪地誇獎自己的父親。對於爸爸的這一舉動,懂事的孩子總是噙著眼淚對爺爺奶奶說道:“爸爸的犧牲是偉大的,如果他跳傘了,雖然我們全家能夠保全,但不知會有多少老百姓的家由此遭遇飛來橫禍。再說,飛機又不長眼,掉下來砸到哪一家都不好,到時候,傷心的將恐怕不止一家了。”
李準既懂事,又堅強。為了能夠祭奠父親,為了能夠送親愛的爸爸最後一程,在隨後的幾天裏,他時常前往父親殉難的地方,並在那塊父親長眠的地方不斷尋找。終於,在爸爸犧牲的那片土地裏,他尋找到飛機上的一塊座艙碎片,這是爸爸生前留下的物品。於是,李準特意請人將其刻成三個項墜,一個是星星狀的,並送給媽媽;另外兩個是月亮形狀的,由自己與弟弟保留,上麵均刻著一個“英”字,他是別人對其父親的愛稱,星星與月亮則象征著永遠陪伴長眠在藍天的父親。
李劍英不僅愛妻子、愛孩子,還深愛著自己的飛行事業。幾年之前,看到與他同期入伍的戰友專業回到家鄉,父母便渴望他也能過著安定平穩的生活,早日專業回家。與此同時,他的三弟已托人為他聯係好一家月薪過億的航空公司。當父母將其告訴李劍英後,他卻耐心地對老人勸說道:“我也很想回到你們的身邊,盡一盡做兒子的責任,但我是一個軍人,哪能說走就走。再說,國家培養一名飛行員並不容易,等到我哪天實在飛不動了,一定會主動提出轉業回家,到時再好好陪你們。”他一邊說著,一邊把自己榮獲的第一枚軍功章送給弟妹,並鼓勵他們努力工作,尊重長輩,做一個令父母驕傲的人。
對於藍天,李劍英用其赤誠的心描繪著心中的向往;對於戰鷹,李劍英用其真摯的愛抒發著自己的熾熱;對於飛行,李劍英用其實際行動詮釋著非凡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