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議》明確指出:“在社會公共生活中,要大力發揚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精神,尊重人,關心人,特別要注意保護兒童,尊重婦女,尊敬老人,尊敬烈軍屬和榮譽軍人,關心幫助鰥寡孤獨和殘疾人。”這是“建立和發展平等、團結、友愛、互助的社會主義新型關係”的重要內容,也是社會主義道德教育的組成部分。根據中央領導同誌關於“共產主義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從中、小學抓起”的指示,當前,從“關心幫助鰥寡孤獨和殘疾人”這一少年兒童經常接觸、感召力較強的環節入手,進行社會主義人道主義教育,對貫徹《決議》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社會影響。
為此,國家教委、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共同商定,從一九八七年開始,在全國少年兒童中進行以理解、尊重、關心、幫助殘疾人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人道主義教育,並在此基礎上使這一教育經常化,成為對少年兒童進行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教育的內容之一。
當前,在開展這一教育活動中,要著重抓好以下幾個方麵的工作:
(1)把進行社會主義人道主義教育,培養理解、尊重、關心、幫助殘疾人良好道德風尚的內容列入中、小學思想品德課、思想政治課以及其它有關科目的教學內容中,注意理論聯係實際,充分考慮少年兒童的思想特點和年齡特點。要通過淺顯易懂的道理,具體形象的事例,身邊的人和事對少年兒童進行教育。要抓好教材的編寫及課外輔助教育活動,並注意及時總結經驗。今後擬在適當時候召開由部分少年兒童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社會學家、理論教育工作者參加的學術研討會,探討在少年兒童中進行社會主義人道主義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問題,並在報刊上組織發表相應的文章。
(2)各地在對中、小學生進行學習英雄模範人物先進事跡的教育活動中,要注意組織學習殘疾人中自強不息、奮發向上的優秀代表。同時啟發少年兒童學習身邊那些普普通通的殘疾人不畏困難、堅韌不拔的進取精神,引導少年兒童以同齡殘疾小夥伴鍥而不舍,克服困難,遵守紀律,勤奮學習的典型為榜樣,爭做80年代的優秀少年。
(3)積極開展關心幫助殘疾人的實踐活動。引導少年兒童把理解、尊重、關心、幫助殘疾人同樹立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道德情操緊密結合起來。通過開展“紅領巾行動”、“小幫手”、“讓春風吹暖殘疾人心田”、“我同殘疾小夥伴共同成長”等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實踐活動,培養心中有人民,樂於為人民,為社會盡義務的好思想、好品德和文明禮貌的良好習慣。
為了推動這一活動的開展,擬從一九八七年開始,在適當的時候舉辦征文活動和夏令營活動,並采取一定的形式,表彰在開展這一教育活動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先進集體和個人。
(4)各地中、小學以及少年先鋒隊組織應該把這一教育活動納入貫徹《中共中央關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方針的決議》的教育安排之中。要在當地黨和政府的領導下,與各有關部門緊密配合,取得社會各界及群眾團體的支持和協助。
努力爭取廣播、電視、報刊等新聞單位對這一教育活動的支持和宣傳報道。
要充分發揮少年宮(家)、兒童少年活動中心等校外教育機構的作用,創造條件使這些機構對殘疾少年兒童開放,使這一教育活動更加豐富多彩,生動活潑。
(5)必須從各地實際出發,因地製宜,講求實效,避免追求形式上的轟轟烈烈、搞“一刀切”的做法。要防止增加學生及家長的經濟負擔。
(6)為了加強領導,各地教育部門、婦聯、共青團組織、殘疾人福利基金會應把開展這項教育活動,納入自己的工作計劃,定期研究總結。由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全國少工委辦公室負責聯係與協調有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