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思想品德中實施社會公德教育(1 / 2)

2.思想品德中實施社會公德教育

人們在履行社會義務或涉及社會公眾利益的活動中應當遵循的道德準則。與“私德”相對。公德指與組織、集體、民族、社會有關的道德,私德指個人品德、作風、習慣以及個人私生活中的道德。社會公德是人類在社會生活中根據共同生活的需要而形成的,如遵守公共秩序、講文明、講禮貌、誠實守信、救死扶傷等。它對維係社會公共生活和調整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具有重要作用。

社會公德的理解

社會公德就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或者一個群體,在曆史長河中,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積澱下來的道德準則,文化觀念和思想傳統。社會公德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約束著我們的行為。隻有遵守社會公德的人,才會被人們所尊重。那些違反社會公德人,將被人們所不齒。社會公德的內容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曆史的演變也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為了更好的融入這個社會,處理好人際關係,我們必須具有良好的個人修養。個人修養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約束著我們的行為。隻有具有良好的個人修養的人,才會被人們所尊重。當然,個人修養的內容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隨著實踐活動也變得更加豐富多彩。關於個人修養的討論和研究,從很早的時候就開始了。古人曾經提出過“修身養性”,現在我國也把思想品德作為學生的必修課。

尊老愛幼,助人為樂,拾金不昧等這些傳統美德深深的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當然,我們也應當用與時俱進的眼光來看待社會公德,比如在當今社會,保護環境就應當成為每一個人的必修課。

環境保護並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但是現如今卻成為我們國家的頭等大事。不可否認,環境保護是一個龐大的、係統性的工程,關係著千千萬萬人的命運,所以,這也需要所有人的配合與努力。我們知道,人類隻有一個地球,地球已經存在了幾十億年,但是它非常脆弱,現在更是受到各種災難的威脅:水汙染、空氣汙染、江河斷流等等。看看98年的洪水和去年的海嘯吧,我們就會知道,地球其實已經千瘡百孔。

如果有那麼一天,地球不堪重負,我們的命運又將何去何從呢?毫無疑問,我們別無選擇,隻有死路一條。所以,作為地球上的一員,我們不能僅僅擔憂和抱怨,而必須加緊行動,像愛護我們的眼睛一樣愛護我們的地球。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首先,我們應該盡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的用品: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牙刷等等。雖然這些物品給我們帶來了短暫的便利,卻使生態環境付出了高昂的代價。

其次,我們應當節約資源,減少汙染。具體來說就是,節約用水,節約用電,不亂扔垃圾,同時注意回收和循環再利用等等。隻有這樣,我們才不會透支我們有限的資源,才不會給我們自己和我們的後代留下遺憾。

然後,我們應當學會保護動物,保護植物,與其他生物和平相處。因為,其他生物也是地球上巨大生物鏈上的一個重要環節,缺少了它們,我們的生活也將受到影響!

所以,在這裏,我要呼籲,愛護地球,愛護環境吧。這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而且也應該是社會公德或者個人修養的必修課。隻有愛護環境,才會被人們所尊重;否則就會被人們所唾棄,成為曆史的罪人!

社會公德從文明開始

毋庸諱言,受各種不良因素的影響,社會中部分成員以自我為中心,一味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缺乏守法意識,缺少愛心和良知,將遵守公共秩序、愛護公共財物等社會成員應當遵守的基本社會公德拋之腦後、棄之不顧。君不見,井蓋頻繁失竊、景觀燈被打碎、果皮箱被踢翻……這些與文明行為格格不入的社會現象無一不在拷問著市民的素質。文明,究竟離我們有多遠?

(1)自覺遵守社會公德社會公德作為人類社會生活中最起碼、最簡單的行為準則,是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是適應社會和人的需要而產生的。它對人們的社會生活具有特殊且廣泛的社會作用。每個社會成員都應該自覺遵守社會公德。

遵守社會公德是維護社會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條件。社會公德是維護公共場所正常秩序和安定環境、維護現實社會生活的最低準則,是人們現實社會生活穩定發展的基本條件。

遵守社會公德是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社會公德發揮著維護現實的穩定、公道、揚善懲惡的功能,在社會生產和生活中起著強大的輿論監督作用和精神感召作用。社會公德的這種作用體現在:一方麵肯定、維護和促進一切有利於或有助於社會和個人生存、發展和完善的思想和行為;另一方麵否定、抑製和阻止一切有礙於或有害於社會和個人生存、發展和完善的思想和行為。這主要是通過社會公德的規範方式來促進社會和個人棄惡揚善,扶正祛邪,從而指導人們的思想和行為,非強製性地調節和規範著社會生活中人們的言論和行動,維護社會公共生活秩序,宥效地為滿足社會與社會成員的需要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