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李冬輝為中國穀子事業貢獻一生(1 / 1)

41.李冬輝為中國穀子事業貢獻一生

李冬輝是河北省農林科學院穀子研究所研究員、所長。多少年來,為摘掉穀子低產帽子,不管遇到什麼困難和挫折,他總是執著地追求著、奉獻著。

1980年9月的一天,李冬輝去參觀試驗田。他乘的汽車途中發生車禍,身上多處受傷,肋骨被撞折,昏迷了4個多小時。撞傷還沒有痊愈,他就心急如焚地出了院,繁忙地工作起來。

一天,李冬輝起草一份穀子科研協作會議文件,一直忙到深夜兩點鍾。突然,一陣撕心裂肺的咳嗽聲把老伴從睡夢中驚醒。老伴十分心疼,起床照顧李冬輝,她發現痰盂裏麵盡是血,可是李冬輝卻還是繼續寫著。見到此情景,老伴惱怒地說:“你這是不要命啦!”第二天,在老伴的逼迫下,李冬輝去醫院進行了拍片檢查,可是沒等檢驗結果出來,他又背起十多公斤穀種下鄉去了。當李冬輝從鄉下返回時,等待他的卻是“中心型肺癌、淋巴結轉移”的無情診斷。

他是中國農科院穀子重點科研項目的主持人,並擔任《中國穀子栽培學》一書主編之一。他不甘心向病魔屈服,決心用最頑強的毅力,奪回生命的每一分鍾。

李冬輝又一次住進了醫院。手術前後,他不顧大夫的勸阻,抓緊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靠在床頭上,伏在小櫃上,不停地寫呀,畫呀,恨不得一下子把工作都做完。在手術後的半年時間裏,李東輝修訂了《中國穀子栽培學》第二稿,又撰寫了《穀子品種誌》(河北部分),還製定了穀子育種新計劃。

1982年春節前的一天,李冬輝對老伴說:“廣西試驗基地的播種期快到了,過幾天我準備去。”老伴一聽就急了:“那怎麼行!你剛做完大手術,身體還沒好,不能去那麼遠。”

李冬輝說:“生命留給我的時間不多了,可培育出一個品種卻要六七年,我要冬去海南,春到廣西,夏回河北,一年完成三年的育種任務。”

李冬輝沒有聽從老伴的勸阻,老伴也隻好陪他在除夕之夜乘上南下廣西的列車。李冬輝望著窗外的大好春光,心情異常激動,興奮地作了一首詩:“癌症尚纏綿,老夫廣西去南繁,一年當做三年用,提前跨進2000年。”

李冬輝以一種特有的高度的曆史責任感,決心摘掉穀子低產的帽子。春節期間雇不到幫工,就自己動手幹起來。從整地播種,到揚花灌漿,他們沒日沒夜地泡在地裏。李冬輝就是這樣追逐著時間,加速著良種繁育。

在一次演講會上,他響亮地提出:“振興中華,首先要振興自己”,表達了他從自身做起,向人民奉獻一切的決心。

在生命的最後九年中,李冬輝從海南、廣西到黑龍江,從山東、河北到新疆,在13個省區穀子生產地馬不停蹄地奔跑。9年間他有7個春節是在南繁基地或路途上度過的。9年間,他完成了23年的常規育種量,培育出“冀穀Ⅱ”、“金穀米”等五個新品種,還選育了一係列夏穀不育係等優良品種資源。

1983年7月,李冬輝受到河北省政府通令嘉獎,後來又被評為省優秀共產黨員、勞動模範,1985年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和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麵對眾多榮譽,李冬輝仍像往常一樣拖著病弱的身體南繁北育,以超常的毅力同時間賽跑。1990年11月30日,是國家“七五”穀子育種攻關課題驗收會舉行的前一天。然而,就在這天傍晚,這個課題的主持人,69歲的著名穀子專家李冬輝,卻因操勞過度,心髒病猝發,永遠長眠了。

李冬輝為振興中國穀子事業苦苦奮鬥了41個春秋,耗盡了心血,給人民留下了無窮無盡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李冬輝是一座豐碑,永遠立在人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