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路溫舒抄書勤學習
路溫舒是西漢人。從少年時代起,他就熱愛學習,但是家裏很窮,父親又在外擔任看守大門的工作,沒有時間幫家裏勞動。他隻好打消進學校讀書的念頭,每天趕著羊到野外去放牧。
在野外放羊,本來也可以讀書。可是,他沒有書,也沒錢買,他為此苦惱著。
有一天,他趕著羊群來到池塘邊,看見那裏長著一叢叢又寬又長的蒲草。他靈機一動,心想:“這不是很像古代抄書的竹簡嗎?”便采了一大捆背回家,把它們切成一樣長的片子,連接起來。然後向人家借了書,擠出時間抄寫。抄完了,便帶到野外,一邊放羊一邊讀。讀完一本,再抄一本。
學習了一段時間後,他獲得了不少知識,便請求到監獄裏做小吏。趁做小吏的機會,又刻苦鑽研,熟悉了當時的法律條令,因此被提升為獄吏。每當衙門裏有什麼疑難問題,人們都會找他出主意、想辦法。
由於路溫舒刻苦學習,掌握了豐富的曆史知識,又關注現實,了解監獄的黑暗,因而能夠引古證令,向漢宣帝提出尖銳的意見。在意見書裏.他抨擊了獄吏的罪惡,希望漢宣帝推崇仁義,減少刑罰,這對人民是有利的。後來他做了官,也卓有政績,替人民辦了許多好事、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