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大學生應在生活實踐中確立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人們對未來的向往和追求,一旦形成,就會成為支配和左右人們活動的精神動力。一個政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隻有確立了共同的理想信念,才會有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共同的理想都是保證革命和建設事業取得勝利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動力。
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事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當今的國際經濟和科技競爭,越來越圍繞人才和知識競爭展開。以人才培養為突破口,努力提高本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培植和發展知識和科技創新能力,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關鍵所在。
大學生是擁有現代科學知識的人才群體,在未來經濟發展中將發揮重要的作用。他們不僅比較係統地掌握了某一方麵或某一領域的現代專門科學知識,是未來知識和科技創新的主體;而且擁有較係統的現代管理科學知識,畢業後將成為各部門或單位的骨幹。當代大學生所肩負的曆史使命決定了對大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極端重要性。
強化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是當務之急。大學生正處於理想信念成型期,思想活躍,自尊意識突出,成才願望強烈。當前,雖然大學生理想信念方麵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是,伴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日益發展,潮水般湧入的各種文化思潮和價值觀念衝擊著大學生的思想,某些腐朽落後的生活方式侵蝕著大學生的心靈。
高度重視各種消極因素對大學生理想信念的消解作用,大力強化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不斷加強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尤其是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灌輸,用共產主義理想統一思想認識,已是當務之急。
應當看到,近年來一些大學生在理想信念方麵出現問題,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與一些地方、部門和學校對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重要性認識不足、重視不夠、辦法不多是密不可分的。一些地方、部門和學校麵對越來越複雜的社會環境,不能形成全社會關心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合力;學校理想信念教育實效性不強,與大學生的思想實際結合不緊,哲學社會科學的教材和教學內容滯後,缺乏吸引力和說服力;尤其是受應試教育影響,一些大學生在對待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態度問題上采取實用主義態度。往往隻是把理論學習的目的定位於拿文憑或考研提高考分,而不是在掌握馬克思主義科學體係和精神實質上下功夫,未能牢固地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社會生活環境日趨複雜。當今時代,是一個偉大變革的時代,社會環境複雜多變。改革開放在促進我國社會主義生產力發展和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一些腐朽、消極的東西,使我們的社會呈現出多種思想觀念並存的局麵;由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變革、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變革中,我國社會經濟成分、利益分配、組織形式、就業方式以及人們生活方式日益多樣化;經濟全球化和網絡信息時代給“黃、賭、毒、邪”等腐朽落後文化和有害信息的傳播提供了便利,一些消極的、腐朽的、落後的東西沉渣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