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胡錦濤總書記《在新時期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專題報告會上的講話》中,概括了新時期共產黨員保持先進性的基本要求,第一條就是要“堅持理想信念,堅定不移地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奮鬥。”在高等學校中,如何加強對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理想信念是國家和民族生存、發展和振興的精神支柱,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凝聚力和人們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體現。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部份大學生的理想信念發生了偏差,出現了一些模糊觀念、消極思想。如何對他們進行理念教育,這是新形式下思想政治工作中十分重要的課題。高校思想政治課教育,要適應這些新變化,采用多種教育方式,加強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部分大學生的理想信念發生變化,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成為現階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內容,如何對大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這是新形勢下思想政治工作中十分重要的課題。
突出實踐的現實意義
以理想信念為核心,深入開展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務之一。馬克思主義理論是世界科學領域的重要思想理論成果,是集思想性、科學性、政治性為一體的思想理論體係,但在目前高校教學體係中生搬硬套地講授、教條式地學習,使學生失去了學習理論的興趣。
通過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使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洋溢著時代的精神和說服力,保持豐富的時代感和吸引力。用改革開放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教育大學生,堅定社會主義信念。緊密結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向大學生宣傳我國發生的深刻變化,使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發揮傳統教育的指導作用
艱苦奮鬥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實際上,追求理想的過程,就是進一步確立和強化理想信念的過程。在新的曆史發展階段,缺少政治經驗和社會生活經驗的大學生,麵對現實社會中的困難、矛盾或者個人抱負的波折,往往對理想信念產生困惑、失望甚至拋棄理想信念而隨波逐流,這充分說明理想信念教育必須與艱苦奮鬥教育結合起來。我們要熱情地引導當代大學生深刻認識國情,切實加強中國傳統文化基本知識教育,積極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培養大學生愛國情懷,始終與黨和人民同甘苦,切實增強社會責任感和曆史使命感,堅定地為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而奮鬥。
提升理想信念教育的水平
人文素質體現了一個人的思想道德素養和理想信念的水平。人文素質對一個人道德素養的提高和堅定一個人理想信念起著重要的作用。要加強對學生人文素質的教育,強調把科學精神與人文素質結合起來,積極引導他們進行人生目的、意義和價值的思考。在人文精神的熏陶下正確認識人生和社會,不斷提高道德素養和理想信念的水平。可以在高校開設有關宗教知識的選修課,澄清學生對宗教的一些模糊認識,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
營造理想信念教育的良好氛圍
要抓好校園政治性文化建設。通過指導和扶持業餘黨校、團校、馬列、鄧小平理論學習小組,組織學生學習黨的基本知識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以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要充分利用一些容易激發學生愛國熱情的突發性事件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激勵學生立誌成才。要多組織學生觀看重大體育比賽,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心。充分利用校報、學刊、廣播、宣傳欄等大眾傳媒進行理想信念教育。
培養服務奉獻社會的意識
理想信念教育既是一個理論問題,又是一個實踐問題,理想信念教育的實踐活動可以進行社會參觀考察。如參觀革命曆史遺址和展覽會,學習革命先烈為了民族獨立,拋頭顱,灑熱血的獻身精神和崇高理想。學習新時期共產黨為建設社會服務活動,體驗奉獻意識。讓大學生在這些社會實踐勞動中,感受社會需要、人間真性和國家建設的成就,了解肩上的責任,增強奉獻意識,做一名有崇高理想和高尚道德情操的新時期的大學生。
大學生正處於理想信念形成的關鍵時期,正在對理想信念問題進行著深入的思考。廣大高校教育工作者要聯係社會生活的新實際,結合大學生思想的新實際,教育廣大大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堅定信念,自覺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祖國的前途命運聯係起來。樹立為祖國繁榮富強貢獻青春力量的遠大誌向,為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放飛自己的理想信念,譜寫輝煌壯麗的人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