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玄奘西行取經
玄奘(602~664年),原姓陳,名禕,通稱三藏法師,民間稱唐僧。洛州緱氏人(緱氏,現在的河南省偃師縣緱氏鎮)。玄奘是他出家後的法號。
唐朝初年,玄奘到四川研學佛經。那時候,四川比較安定,從全國地方聚集了很多有名的高僧。玄奘虛心向他們學習,進步很快。他逐漸發現國內的佛學典籍多有不詳之處。於是,他決心到佛教的發源地天竺(今印度半島)去學佛經。
玄奘於公元627年(貞觀元年),從長安出發,踏上西行的道路。當時中國的西部地區還在突厥的控製之下,唐朝政府嚴禁百姓私自出境。官府拒絕了玄奘的申請。後來,玄奘終於得到一個信仰佛教的官員的幫助,通過了邊境。
經過半個多月的艱苦行程,玄奘終於走出八百裏沙漠,來到了高昌國(在今新疆境內)。
此後,玄奘又曆盡艱難險阻,翻越冰川,整整走了一年,公元628年夏天才到天竺。他訪問了伽倻城(今印度比哈爾邦加雅城),那裏有一棵五丈多高的菩提樹,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曾經在這棵樹下苦修。他到了佛經中所說的西天靈山,參觀了釋迦牟尼說法的道址。這些實地考察,使玄奘對佛經的研究更深入了。
然後,玄奘開始到處去尋訪名僧大師求學,先後遊遍了包括現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國家,最後遠居在那爛陀寺。
摩揭陀國(今印度比哈爾邦南部)的那爛陀寺,是天竺佛教的最高學府,已經有七百多年的曆史,常年有僧徒一萬多人在那裏學法。玄奘到寺院的那天,一千多名和尚和許多百姓都手捧鮮花迎接來自中國的客人。那爛陀寺的住持(當家和尚)戒賢,是個年過百歲的得道高僧,他早已不講學了,但是為了表示對中國的友好,破例收玄奘為弟子,給他講學,用15個月的時間,給玄奘講了最難懂的佛經。
玄奘夜以繼日地鑽研佛經,學習當地的語言,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在那爛陀寺,能通曉20部經論的有1000人,通曉30部的500人,通曉50部的隻有10人,玄奘就是這10人中的一個。但是他並沒有停止學習。10年中,他在天竺到處求教,成為了像戒賢一樣的高僧,通曉了全部經論的奧妙。玄奘成為了印度當時最著名的佛學家。
唐太宗貞觀十九年(645年)初,玄奘帶著六百五十多部佛教經典書籍,經由原路,回到了中國的都城長安,安居在洛陽白馬寺。這時候,距離他從長安出發已經整整19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