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自我服務勞動”教學方法的運用(1 / 1)

8.“自我服務勞動”教學方法的運用

設計的指導思想

(1)理論依據自我服務勞動是指照顧自己的生活,保持環境整潔的勞動。小學生自我服務勞動包括家庭自我服務勞動和學校自我服務勞動。

近代德國教育學家赫爾巴特明確地提出了“教育性教學”。即通過整個教學過程,不僅使學生的知識、能力發生變化,而且使他們的精神麵貌、道德品質也受到熏陶而發生變化。

小學生自我服務勞動這種教學過程,本身也具有很強的教育性,它不僅培養了小學生日常生活所必須的勞動技能和獨立生活的能力,還可以使學生養成勞動的好習慣,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勞動的情感,樹立勞動光榮的信念。因此,小學階段應重視和加強小學生自我服務勞動教育。

(2)功能目標通過家庭自我服務勞動教育,可使學生感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個成員,有責任關心家裏的一切,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習慣,並鍛煉小學生獨立生活的能力。另外,通過學校自我服務勞動教育,可培養學生關心集體、關心他人的思想品德。

(3)適用範圍該模式適用於小學勞動“自我服務勞動”課型的教學。

操作程序

(1)感知教材,激發興趣課前,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觀察或接觸實際材料,建立所學對象的鮮明的、正確的表象和觀念。這是學生理解教材的基礎。感知教材還能誘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特別有助於觀察能力的培養。

(2)通過談話,導入課題教師要聯係學生的生活實際,通過談話導入課題。

(3)講解演示,理解教材理解教材的主要手段是教師的講解、演示。在課堂上,通過教師的直觀演示以及生動、優美語言的講解,可以使學生在感知的基礎上,經過思考形成概念,認識事物的本質特征,實現理性認識。通過比較、對照、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及歸納演繹等思維方法,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創造性,使學生在真正理解的基礎上,獲得規律性的新知識。

(4)學生模仿,鞏固知識學生隻有通過模仿,才能鞏固已學的知識,才能不斷地吸收新知識,通過係統地練習模仿,有助於發展學生的記憶力,增加理解。

(5)運用知識,總結教育學生掌握知識最終目的在於運用,運用知識的過程能形成技能,並使之更加完善。在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教學實踐和日常生活中的問題時,能鍛煉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創造力,並不斷地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質量效率。

通過總結知識、方法、技能,可以培養學生學習和生活的自理能力,並有效地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習慣。

實現條件

(1)對教師的要求教師要正確運用啟發性原則和直觀性原則,做到啟發有效,演示無誤。另外在授課過程中,教師講解要生動、形象、明白透徹、條理清楚、邏輯嚴密,引導學生把新知識納入已學的知識體係,為知識的運用創造條件。

(2)對學生的要求在上課前,學生必須做好課前的準備工作;在上課過程中,學生可以發揮出自己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最重要的一點是,要求學生掌握正確的方法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