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學生違法亂紀現象思考

近年來,在校學生違法違紀現象日超上升,特別是一些薄弱學校,初中階段或高一的學生更為明顯,有的違反校規校紀,擾亂公共秩序,破壞公物或公共設施;有的打群架、行凶鬧事,甚至出現由小偷小摸行為發展到入室盜竊,變向敲詐勒索;有的組織小幫派,收保護費,大同學仗勢欺壓小同學,強借飯菜票。在校學生的違法亂紀及不良行為,已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學校深受其害,老師傷透腦筋,是一個值得我們關注與思考的問題。

學生違法亂紀的原因

出現這些問題,原因是多方麵的:

首先,從學生自身因素看少部分初高中學生缺乏自我控製能力,不能嚴格要求自己,不注重思想道德修養,沒有形成正確的世界觀,盲目追求享樂,表現出對學習沒有興趣,缺少法律知識,心理行為不正常。學校學習壓力重。雖然學校、家庭做了大量的教育工作,但收效甚微,甚至出現個別學生由不遵守學校紀律、曠課、私自外出逐步發展到賭博、看黃色錄像,甚至搶劫等現象,一些學生心理抗挫能力低、自暴自棄、偷吃禁果、以身試法、自尋短見。某地區初中學生因遭父母指責服毒自盡;初一年級學生集夥搶劫25元人民幣被公安機關拘留;城區一所名校,四位男生因一女生捅刀子;一私立學校同舍學生下床學生把上床學生殺死無動於衷,這些現象,有些令人觸目驚心,有些令人油生悲涼、可憐、婉惜,究其原因,學生自身素質低是一個重要因素。

其次,家庭不良環境的影響孩子一生三分之一時間在家中度過,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將對學生的行為產生主要影響。一些家長由於自身不注重修養,不能予子女榜樣,教育孩子簡單粗暴或苛刻或放任,甚至一些家長本身就有賭、黃行為存在;不能對子女施予正確引導;一些離異家庭對子女教育更缺乏責任感,或推諉或應付,隻簡單地用“錢”打發,造成子女教育的失誤。據不完全統計,學校在對10個違法學生的調查中,有3人是離異單親家庭,有5人未離分居家庭,有2人是未離由奶奶管。部分家長不同程度存在違法犯罪行為。

第三,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學校已不是一塊淨土,當前不良的校園周邊環境,社會大環境存在一些問題,對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正在形成的初高中學生產生極為不良影響,對現實的學校德育手段與教育渠道提出了嚴峻的挑戰,社會評價觀、道德觀,誰對誰錯,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對學生來說極為模糊,所以跟著好人學好人,跟著司娘就“跳神”,學生在學校中接受正規教育,到社會中受不良風氣影響,往往是1>6。

第四,校園周邊環境影響無論是白天或是晚上,在校園門口,都會見一些三五成群的社會閑散青年遊蕩,或聚集一起。他們的年齡一般在15~20歲之間。痞性成形,無所事事,東遊西逛,口叼香煙,紋身刺字,頭染黃發。他們經常滋事挑釁,對在校學生施耍淫威,莫名其妙地攔截學生、打學生。這些人的形象對於自控能力較低的中學生來說,很容易效仿,特別是一些受到過傷害的學生,更易產生報複心理而走向違法,給學校的教育帶來很大的負麵影響。

從目前情況看,每所學校(特別是城區學校)大門兩旁100米之內都有不少經營攤點圍著,附近居民、小商小販,沿路沿街擺點,或流動銷售。他們一無健康體檢證明,二無經營許可證。可我們常常見到馬路上塵土四揚,學生吃得津津有味,這種狀況常常滋生了一些學生的不良習慣,既影響學生健康又影響學生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