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為突出的是“地下網吧”勾引學生。雖然國家明令禁止學校周圍200米內開網吧,但事實上很多網吧要麼在學校周圍,要麼把目標鎖定在學生身上。網吧老板使盡渾身解數,包月、提供食宿,做鍾點工為男女學生開房住宿,提供黃色CD等,距某校附近共9家網吧,有2家開房,6家供應飲食,有一個網吧,電腦旁就是小床,往往是4-5集在一起,一人上網,其餘男女混同休息。這給厭學的學生提供了場所。學校為此痛心、家長無奈、看看一些因染上網吧癮而被開除或整天昏昏欲睡的學生,心裏十分悲涼。網吧不僅嚴重地危害了中學生個人成長,更影響了家庭的幸福,誘發了學生犯罪心理,給學生、社會帶來了不良影響,成為學校難管理,社會不穩定的因素。

第五,學校教育與管理的不足我國的教育體製,教育方針是正確的,國家關心教育,加大教育的投入,為學校教育,學生讀書提供了極大的保障。但是,由於各級各類學校在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過程中,認識不足,行為有些偏頗,對學生的教育存在嚴重不足。首先是理論與實際的嚴重脫節,在對學生施教過程中出現的偏離教育目標的行為,缺乏經常性的及時有效的控製和校正;其次是學校學生管理工作缺乏強大的合力,學生管理工作主要靠德育處、班主任來抓,學校中的其他教師因忙於“分數”,而疏於德育,行政人員參與德育教育的意識薄弱,學生管理工作形成少數人的孤軍作戰,其他人為觀望者,沒有形成一股合力。同時學校、家庭、社會嚴重脫節,學校內外文化環境反差過大,三者教育沒有得到很好的銜接,經常出現教育時空上的空白現象,給不良言行和思想以可乘之機,在學生管理中的線條太粗,缺乏紮實細致的工作作風,對學生的違紀現象不能有效地進行超前預防工作,對學生的教育管理不是主動防範而是被動式教育。

第六,學習壓力過重,評價單一目前,學生學習壓力較重,社會、家庭、老師對學生的學習要求高,期望值高,不少學生日夜兼程,有些學校學生,每天學習12小時以上仍不能達到要求,由此,時常出現“不進則退”或心理枯竭現象,學校中對“好”、“壞”學生的評價僅以“分數”辨高低,引發教育方式的簡單化。使得一些具有不良心理、不良行為的學生得不到及時的醫治,致使學生越來越“落下去”,一撅不振。某校一初中“尖子生”,無緣無故不上學,幾經老師做工作後,主動要求到差班就讀,數日後,此生因上網成癮被迫退學。

縱觀教學中出現的一些現象,說怪不怪,終有原因,隻是預感教育責任重大,如何預防和有效製止中學生違紀行為,關係到教育的成功,是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應重點關注的問題。

學生違法亂紀的預防

中學生正處於未成年向成年的過渡時期,是一個自我控製能力薄弱時期,是真、善、美與假、醜、惡的爭奪期,是一個需要塑造、教育、保護的時期。對青少年的違法違紀及不良行為的產生應以預防為主,及早防治,同時,對已存在違法違紀的學生應本著教育保護的原則,具體地說:

首先,立足於教育和保護以教育他們,並保護他們的合法權益,保護其身心健康為出發點,通過教育和保護,達到預防未成年人不良行為的目的。教育和保護是相輔相成的,教育是為了保護,保護必須進行教育,隻有將兩者有機結合起來,才能達到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目的。彌勒民族職業高級中學幾年來,對學生教育管理,實施“保、穩、轉、升”的辦法值得借鑒,所謂:“保:控製學生流失,學校嚴格規定:造成學生流失作為教學事故,追究教師責任。穩:實施穩定的學校德教育體係,分年級、分層次、分主題,循序漸進地推行。轉:保證後進生的轉變,學校規定對後進生的轉變獎勵政策。升:提升管理的品位、質量。用“陽光”般的心態對待學生的一切,因此,促進學校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