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開展心理疏導。根據未成年人學生的心理、生理,堅持治本和疏導,對他們的不良行為及時進行預防和矯治。目前,學校建立了心理谘詢室,開通了心理連通車,做到每生一冊心理讀本,每周一節心理課,每學期1-2次家長培訓。收到了較好的教育效果。

再次,加強青春期教育預防中學生不良行為應結合不同年齡的生理、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不能采取“不打不成才”的粗暴式教育方式。在我校,學校每學期舉辦青春期生理講座,在學校的課程安排下,保證每天一小時的集體活動,或打球、跳繩,或唱歌、練舞等興趣活動,舉辦趣味運動會、創新科技展,以釋放學生的心理,讓他們在豐富多采的活動中渡過青春的煩惱。對未成年人的不良行為,在處理上,應充分體現“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貫徹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

第四,教管結合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社會道德觀,是搞好青少年教育的重要手段,隻有讓青少年知道什麼是違法,什麼是犯罪,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這才是防患於未然的長久工作。在我校,每年至少兩次法製課,用生動的一例教育學生,同時,組織學生到司法部門、交通部門、社會勞動部門進行社會調查,讓學生懂得法律、交通,更知道社會的艱辛。把正確的是非觀灌輸到未成年學生的頭腦中,積極抵製社會上不良風氣的影響,使正氣成為健康心理的支柱。同時,學校還開展班級大討論、大評比,校園點評,星級學生周評、校園小記者等活動,一方麵拓展學校教育渠道,另一方麵訓練學生的各種心理情景,增強他們的自尊心、自信心和進取心,以及承受挫折的能力,切實有效地促進人格完善。

收效於微處,細節決定成功。民職中由於學生違法違紀和不良行為的矯正抓得早,抓得及時,預防好,處理得好。在幾年中,未發生重大違紀現象,校園風氣好,辦學成績顯著。中考成績連續四年優秀率獲州第一,高考初次上陣,上線率達60%以上,得到社會的認可。

綜上所述,減少在校學生的違法違紀現象是擺在每個教育工作者麵前的一大課題,我們應當首先搞好未成年學生違法違紀的預防工作,建立社會、學校、家庭“三結合”的教育體係,淨化社會環境。在全社會倡導健康向上的氛圍,淨化校園周邊環境;學校要加強學生德育工作,通過多樣式對學生正確引導,全麵提高學生素質;同時建立家長與學校聯係製度,定期與家長交流、溝通,共同探討學生教育問題,對青少年學生多一分關愛,少一分指責,以情感人,找準病根,是教育轉化的最佳途徑。隻要我們盡園丁之責,動赤子之情,投入全身之力,認真做好教育,管理工作,中學生的違法違紀現象就可以有效地製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