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善守清廉的元明善
元明善,字複初,元朝大名清河(今河北)人。元朝文學家,著有《清河集》,曾任湖廣兩省參知政事、翰林直學士、參與修撰《成宗實錄》、《仁宗實錄》等。
元明善才思敏捷,文辭清新,為人又清正廉潔,元仁宗非常器重他。
一次,元仁宗命一位蒙族大臣為正使,元明善為副使,組成一支有文有武、蒙漢多民族的外交使團,出使交趾國(今印度支那地區)。在交趾國外交公務辦完後,交趾國國王派人給元朝使團送來一批金銀、珠寶等禮物。看著這些厚禮,使團中的官員多有不同的想法和反應,大家都在看著正副使節的態度。
正使見後,非常高興,連聲說:“多謝國王的厚意”,就把給自己的禮品收下了。隨從人員見正使答應收下了,便各自紛紛地收起給自己的禮物。隻有元明善表現的非常冷淡,心中很不高興,隻是正使已收下了,自己不便多說。
正使看到元明善這個樣子,以關心的態度勸說道:
“給你的這份禮品,就讓隨從給你收起來吧!”
“不,不,大人!”元明善急忙搖頭阻止說。
“為什麼?閣下莫非嫌這份禮品輕了?”正使不解地問。
“不,不,請大人不要誤會。家母在世時,一再教育下官不得收受饋贈,她老人家在彌留之際,還拉著我的手要我點頭答應才肯瞑目。”
正使深知漢族人的禮教,又知元明善極重孝道,不便勉強,便冷冷地說了聲:“閣下不違母教?可敬,可敬!本官不再勉為其難了!”說完,一拱手回房去了。正使走後,元明善立即令其隨從將給他的禮品交給館舍人員,讓轉呈交趾國王。
交趾國派來送禮的人,把所見情形如實地向國王做了稟報。當談到正使及隨行人員的行為時,在坐君臣們不免心中暗笑,認為元朝官員品格不過如此。但當談到元明善拒收禮品時,大家都非常震驚。國王覺得這是位神奇人物,一定要見識見識。於是親自到館舍特意拜訪元明善。
國王看到元明善簡樸的行裝,暗暗欽佩,端正不語。元明善並不知國王來意,忙恭敬地說:
“國王政務繁忙,何必又來送行?”
國王笑了笑,說:
“我因有件事很不理解,特來求教。”
元明善起身說道:
“請國王明示。”
國王請元明善落坐,溫和地說:
“敝國為感謝使者們跋山涉水遠道而來,特備薄禮相贈。貴國大臣及隨從人等均已收下,獨你作為副使為什麼不收?”
元明善沒想列國王特來詢問此事,感到有些驚奇。心想,在國王麵前,他既不能公開指責上司,說正使貪財受禮,有失國格,也不能再推說自己是遵照先母遺教。沉思片刻,他巧妙地解釋說:
“謝謝國王的好意,大使是代表我們國家接受貴國的禮品,表示兩國和睦友好,我個人如若再接受禮品,就有貪財之嫌,有損我國的國格了,為了尊重我國的禮節,所以我不能接受,請大王諒解。”
國王聽了他這番不卑不亢,巧妙機智的回答,讚歎不已。站在一旁的正使聽後也連忙應付道:
“是的,是的,我接受的這份禮品正是代表我們國家的。”
回國後,正使隻得把國王送的那份禮品上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