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深具民族氣節的科學家詹天佑(2 / 2)

1884年,中法戰爭爆發,詹天佑駕駛的“揚威”號參加了戰鬥,因為“揚威”號的指揮官張成半路逃跑,詹天佑主動擔任了指揮官,並將敵人的旗艦狠狠地教訓了一頓。

幾年後,隨著中國鐵路公司在天津成立,詹天佑才得以舊夢初圓。灤河工程的建成不僅為中國人爭了光,同時也為詹天佑以後的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在這之後,中國決定修建北京到張家口的鐵路,因為鐵路所經之地是我國的經濟和軍事重地,所以英國和俄國都爭著要修這一條鐵路。後來雙方爭執不下,就對當時執政的清政府表態:

“這條鐵路除非由中國人自己來修,我們就不過問此事了。”

清政府於是決定自己來修建這條鐵路。1903年,清政府終於起用了中國自己的鐵路工程師詹天佑來修建京張鐵路。外國人聽到這個消息以後,都大為驚訝,他們認為按中國人的實力再過50年也完成不了這個工程。以至於詹天佑在給自己美國的一位老師寫信的時候說:“如果京張鐵路工程失敗了,它不僅是我一個人的不幸,同時它也會給中國人民帶來巨大的損失,我想我會用我所有的精力和時間來完成這一工程,這也是我堅持擔當這一工程的一個重大原因。”

從北京到張家口的鐵路全長二百公裏,這條鐵路不僅要經過崇山峻嶺的燕山山脈,同時還得穿過號稱天險的居庸關、青龍橋、八達嶺一段,這些困難沒有把詹天佑給嚇倒,他決定用穿山洞打隧道的辦法,穿過燕山山脈。京張鐵路僅僅在燕山山脈就打了四條隧道,最長的隧道有一千零九十一米。

打隧道雖然是一個解決火車如何穿過燕山山脈的一個方法,但是這個方法對貧窮的中國來說有些難處,因為這樣一來,消耗的資金不僅很多,同時還占用過多的勞力。經過反複的研究和探討以後,詹天佑在修建居庸關、青龍橋、八達嶺一段時便采取了“人”字形的方法鋪鐵軌,讓火車用兩個大馬力的火車頭前拉後推,然後到交叉點以後再調換方向。這樣循環交替,結果火車就能平平穩穩地上山了。後來人們為了紀念詹天佑的偉大壯舉,在青龍橋車站為他立了銅像。

1909年8月11日,京張鐵路終於完工通車了,並且比原計劃提前兩年完成。詹天佑的方法為國家節餘了二十八萬兩銀子。這條鐵路的修建成功也使得外國人交口稱讚。接著詹天佑又擔任了川漢粵川鐵路總工程師,並都圓滿地完成了任務。詹天佑為中國鐵路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