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攻堅不止的鐵人羅健夫
1982年,優秀共產黨員、航天工業部陝西驪山微電子公司工程師羅健夫,這個被同誌們稱為“特殊材料製成的人”,在科學的道路上,為祖國和人民耗盡最後一絲熱量,成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知識分子的光輝典範。
1935年,羅健夫出生在湖南湘鄉的一個普通家庭裏。他從小就是個胸懷大誌的孩子。他崇敬那些知識淵博、求索攻堅的學者。因此,他在西北大學物理係讀書時,同學們都誇他是“全年級最用功的學生”。參加工作後,他更是刻苦鑽研,不怕艱難困苦,敢於攻克科學堡壘,在電子技術方麵,為祖國做出了重大貢獻。
1969年,羅健夫接受了一項重要的科研任務,研製圖形發生器,並擔任這個課題組的組長。這種儀器是國際電子技術方麵的尖端產品,具有世界先進水平,可是在我們國家還是個空白。當時,橫在羅健夫麵前的困難是很大的,國內一無樣機,二無圖紙,三無資料,國外又“禁運”。羅健夫過去是學核物理的,搞電子設備又不在行,加之在動亂的年代裏,搞科研經常受幹擾。可是這一切都沒有擋住他們,羅健夫和他的同事們就是在這種困難條件下開始了艱難的攻堅。他一個人承擔了兩個人的工作,既承擔圖形發生器電子電路的設計,又頂替別人搞計算機,兩副沉重的擔子壓在他的肩膀上。除此之外,作為課題組長還要懂一些機械製造、半導體應用等專業知識。
這一切,沉重地壓在羅健夫的肩上。但為了盡快縮短我國在這方麵與世界先進國家的距離,羅健夫忘我地拚搏了。
深夜的燈光下,仍閃現著他的身影;天微明,他又急忙起床,一頭紮入工作室,刻苦攻關。一連幾年,他每天隻睡四、五個小時,全部業餘時間都用來勤奮讀書、翻閱資料、思考設計、攻讀第二外語上。
憑著這種超人的毅力與忘我的精神,羅健夫帶領全組同誌終於在1982年研製成功我國第一台圖形發生器,填補了電子工業的一項空白。三年後,又研製成功Ⅱ型圖形發生器,受到全國科學大會的獎勵。1982年,他在研製Ⅲ型圖形發生器時,不幸被癌症奪去了生命,年僅47歲。
羅健夫在自己有限的生命時間內,實現了為祖國、為人民攻關不止、奮鬥終生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