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體育教學中對學生人生觀的培養(2 / 2)

培養學生自強不息的品質

體育是競爭。競爭中難免又失敗,有挫折。但這種阻力可以轉化為人前進的動力。就體育而言,成功、勝利是暫時的,而失敗和挫折是永恒的。它是體現一個人是否具有堅強的意誌品質。一個人的意誌品質既是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又是在平時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中表現出來的。

在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應有意識的不斷給學生出“難題”、設“障礙”、樹“對手”,製造挫折的環境,同時通過表演、測試、競賽等形式,激發學生向困難和挫折挑戰的信念。其間學生或許會受到皮肉之苦、心理衝擊,直至產生放棄的念頭。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根據課的進程迅速而恰當地給予學生一定技巧上的幫助,並鼓勵學生向困難和挫折挑戰的信念,是學生產生不斷克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培養他們自強不息、頑強拚搏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培養學生積極參與的團隊意識

體育競賽無論是個人項目還是集體項目,都要讓學生學會尊重自己和尊重別人。講究個人行為的規範性和道德性,培養學生良好的個人行為和道德風尚,鼓勵學生積極投入,增強團隊意識。在運動實踐中:

(1)要讓學生學會獨立的觀察、判斷,獨立的應付突如其來的賽場變化,充分發揮學生的個人特點、特長,發展個性,培養自主精神和獨立人格。

(2)要使學生都置身於一個團隊之中,團隊勝了,大家分享;團隊失利了,大家承擔,並進行自省。團隊榮我則榮,團隊恥我則恥,從而培養學生為集體而戰的奉獻品質。

要注意課外因素的作用

社會“大氣候”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重要的影響。近年來全國“全民健身”活動的開展和素質教育的提高倡,體育對學生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

學生在大氣候的影響下,也深知作為一個公民應有的職責,力爭做“強民”,而不作“弱民”的責任感在他們心中形成。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社會責任感。

總之,新課標下的體育教學,在增強學生的體質、傳授體育知識的同時,還要科學的將德育教育貫穿於教學的始終,美國教育學家、心理學家詹姆斯說過:“人性最本質的特點,就是希望得到別人的讚賞。”

實踐證明,在愉悅的情緒中,學生更容易接受曆史的教誨,他們青春亮麗、活潑開朗,他們有強烈的進取心和求知欲望,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就要無私的為他們撐起一片藍天,使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在體育鍛煉中不斷完善自我、發展自我、超越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