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語文教學中學生人生觀的培養
人生觀是對人生的價值、目的、道路等觀點的總和,是對人生的根本看法。它不僅決定著一個人對周圍事物的態度,而且調節著人的行為、活動方向和進行方式。人們生活在複雜的社會環境中,所經曆的事情瞬息萬變,總會遇到許多大小各異的矛盾、挫折和衝突,給人帶來煩惱與困擾。這時必須充分發揮個體的主動積極性,通過自我調節和控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掌握與各種致病因素作鬥爭的主動權。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為學生的將來考慮,在語文教學中,除了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外,還必須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使學生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始終能帶著積極、樂觀、向上的態度。
《全日製普通高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試驗修訂版)指出:在教學過程中,要進一步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熱愛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感情,培養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和愛國主義精神,培養高尚的審美情趣和一定的審美能力,發展健康個性,形成健全人格。
高尚的審美情趣、健康個性、健全人格等與正確人生觀是分不開的,因為,正確人生觀包括了愛國主義情感、崇高的理想、正確的價值觀、幸福觀等。
下麵就結合語文課文教學談談這樣培養學生正確人生觀?
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在高中第三冊語文課文中,聞一多的《死水》、艾青的《我愛這土地》、穆旦的《讚美》、舒婷的《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巴金的《燈》和魯迅的《燈下漫筆》等詩文都充滿了作者的愛國主義情感。在聞一多先生心目中,“死水”象征的是黑暗的中國現實,表達了詩人對這種現實激憤而又失望的情緒,惟有創造一個新世界,才能找到“美的所在”,表達了詩人希望國家振興的強烈願望。《我愛這土地》是艾青在國土淪喪、民族危亡的關頭,滿懷對祖國的摯愛和對侵略者的仇恨而寫下的慷慨激昂的詩。穆旦的《讚美》充滿了對中華民族堅韌的生存力的禮讚。舒婷的《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從回溯祖國數百年來貧困、落後的曆史,到以發自肺腑的語言傾吐獻身祖國的熱望,無不充滿詩人的愛國情懷。巴金的《燈》以“燈”為象征物,通過燈給人帶來希望和光明,表達對抗戰必勝的信念。魯迅的《燈下漫筆》體現了作者對中國曆史的深刻剖析,對國民命運的高度概括,對未來時代的深切期盼,飽含了作者強烈的愛國情感。
在教學以上課文時,一方麵結合時代背景、作者經曆,介紹這些愛國作家在麵對千瘡百孔、衰敗落後或遭受外敵入侵的祖國時,他們在拿起筆寫作的同時又是怎樣積極地投入到振興祖國、抵禦外侮的行動中,讓學生感受他們以行動來表達自己熱愛祖國、報效祖國的願望;另一方麵讓學生通過詩文中那些蘊蓄著作家飽滿的愛國主義情感的佳句的學習,充分體會到詩文中所蘊含的作者的愛國情感並受到熏陶,從小培養熱愛祖國、報效祖國的情感。
要注意幫助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
在第三冊語文課文中,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讓我們感受到了那一代青年人的淩雲壯誌,並從詩人昂揚熾熱的革命情懷中,汲取了奮發前進的信心和力量。曹植的《遊俠篇》描寫了少年英雄的外在美,颯爽英姿,也描寫了少年英雄為國征戰的內在美,實際上也是作者抒發自己的建功立業的理想。屠格涅夫的《門檻》通過俄羅斯姑娘這一決心跨越“門檻”的女革命家形象,充分顯示了她為事業獻身的內在的壯美。偉人之所以能成為偉人,正因為他們從小就立下了遠大的理想抱負,並為之孜孜以求,直至最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