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學這些課文時,要常常穿插一些英雄故事,如“少年毛澤東的故事”、夏完淳的故事、周恩來的求學故事等配合課文的學習。“少年心事當拿雲”,我以為,語文教師可以通過這些課文的教學,鼓勵學生從小樹立崇高遠大的理想,並以此為動力,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不懈努力。
要注意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
在第三冊語文課文中,裴多菲的《我願意是急流》歌頌了純潔而高尚的愛情,使學生們了解了為什麼有時候付出也是幸福的。屈原的《離騷》既是一篇愛國主義詩篇,又是一篇堅持理想的決心書,更是一篇對自己人生價值果斷選擇的表白。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使我們看到了一個本應讓世人來同情、關懷的盲、聾、啞殘疾人卻同情、關懷他人,看到了她在與殘疾作鬥爭中表現出來的堅強不屈和積極樂觀的精神,使我們不得不思考活在世上的人怎樣才是有價值的、怎樣才是幸福的。羅素的《我為何而生》把一位當代世界思想文化名人的真實內心真誠地擺在我們麵前,“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對於人類的同情”體現了作者對於人生幸福、人生價值、人生意義的認識,作者博大的情懷和崇高的人格,他對人類的關愛之情,尤其令人感動。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學生由於沒有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幸福觀,常常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爭鬥,因為生活中的一些小挫折而尋死覓活,在父母體貼入微的關照下不感到幸福反而離家出走。
在教學這些文章時,要常常鼓勵學生跟這些作家比較,向他們學習,進而鼓勵學生擁有廣闊的胸襟,樹立正確的幸福觀、價值觀,舍棄“小我”,跳出個人的狹隘天地,努力向上,追求知識,追求崇高的思想境界。
總之,幫助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就能夠為大眾的利益識大體、顧大局、克己奉公,不會為個人得失而斤斤計較,不會陷入“自我中心”而難以自拔;就能夠為實現崇高的理想,以頑強的意誌克服遇到的各種困難,不被矛盾所困擾,不向挫折屈服,不為衝突而憂慮;就能夠在走上工作崗位後,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積極努力作出成績,奉獻自己存在的價值,與大眾共享幸福之樂,報效祖國,報效人民。
就像歌曲《奉獻》中所唱“隻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那樣,隻要每位語文教師都能以課文教學為載體,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為己任,就一定能為社會培養出具有愛國主義情感、崇高的理想和正確的價值觀、幸福觀等的身心健康的人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