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曆法是根據月相變化製定的。月亮的朔望盈虧是一種極明顯而準確的時間周期。人們很早就知道了月亮的圓缺變化的規律性。
地球在不停地自轉的同時,也繞太陽公轉,地球和月亮是一個天體係統--地月係。月亮繞地球公轉,同時也在自轉。月亮繞地球公轉的軌道也是橢圓形軌道,這個軌道在天球上的投影叫白道。白道麵和黃道麵相交的夾角是5°09′。月亮也有自轉,自轉周期與公轉周期相同。
月亮繞地球一周的時間為273217天,這叫一個恒星月,是月亮公轉的真正的周期,也就是月亮兩次通過地球和一恒星連線之間的時間之隔。
可是,月亮不僅繞地球運行,而且伴隨地球圍繞太陽運行,從這一次滿月到下一次滿月或者由這一次新月到下一次新月,周期為295306天,這叫一個朔望月。這個周期比恒星月要長一些。
大約5000多年前,居住在底格裏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流域的撒瑪利亞人,根據月亮的運轉,創造了世界上最早的曆法。他們將一年分為12個月,每月30天,這種利用月亮圓缺來計算日期的方法,叫做“陰曆”、“太陰曆”。
可是,這種“陰曆”有很大的誤差,不能跟月亮的運行同步。後來,巴比倫人把撒瑪利亞曆修改為每月29天和每月30天相互交替,使月份和月亮運行時間相吻合。巴比倫天文學家更發現每隔19年,太陽和月亮的運轉便出現相同的“相位關係”,即19年中最多加7個閏月(每月30天),使曆法保持同太陽和月亮的運行同步。
世界上用過陰曆的國家很多,現在大多改用公曆了。一些信奉伊斯蘭教的國家,至今還在使用太陰曆。它又叫伊斯蘭曆、希吉米曆、回曆。
回曆的太陰年長度為354天,可是同12個朔望月實際長度354367日相差8小時48分36秒,如果聽其發展,3年後,它的新年將不再是“新月”了。因此,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回曆在30個太陰年中,安排了11個355日的閏年,並且把閏年的12月由小月改為大月。
回曆的太陰月,大體上同中國舊曆相同。但是,我國舊曆以日月合朔定每月初一,而回曆的曆月以月初見定每月初一,這種現象出現在我國舊曆的每月初二或初三。因此,回曆的初一,相當於我國舊曆的初二或初三。
陰曆的優點是:日期與月相相符,從新月、上弦月、凸月到滿月,再從滿月到凹月、下弦月、殘月到朔,看看月亮的盈虧,就可知道日期了。海洋潮漲潮退,人們知道了陰曆的這一天的日期,就可以推算出潮汐來去的時間,發生在正午和子夜,以後潮水一天比一天小,潮漲的時間每隔一天要移後40多分鍾。這有利於沿海居民從事航海、漁業、防汛等工作。
陰曆的缺點是它偏愛了月亮,卻忽視了太陽,於是同季節變化不能相對應。回曆的平均太陰年是354366日,比回歸年短108756日,大約每32個陽曆年期間,回曆要多出一個陰曆年。因此,伊斯蘭教規定的節日如古爾邦節等,常常在公曆的不同月份,不同季節舉行。
這樣的“太陰年”,隻適用於宗教、民族活動中,卻沒法滿足農業生產的要求。因此,在太陰年以外,人們也用上了太陽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