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4年有個意大利人提出建議,每年為364日,正好52個星期。第365日為“空日”,它沒有月份、星期所屬。如遇閏年,則在6月底再加一個“空日”。這個方案對後人有很大啟發,後來法國天文學家也提出了類似的方案,並獲得了法國天文學會的獎賞。
20世紀後,一些人改曆的積極性有增無減,各種各樣的方案多達幾十個。1910年英國倫敦還專門召開了一次國際改曆會議,會後成立了國際改曆委員會,負責收集、審核及公布各種新曆提案。1954年7月,他們討論了一些新曆法,並提交給了聯合國的有關組織。看來所提的新曆都保留了格裏曆(公曆)的框架,包括置閨的原則,隻是在日期及月份的安排上各顯神通而已。經過幾十年的研究比較,現在公認有兩種方案可供選擇:一種叫“十二月世界曆”,一種是“十三月世界曆”。
前者的特點是:一、每年分四季,每季三個月,都為91天;二、每季的第一個月(即1、4、7、10月)為長31天的大月,其餘8個月均為30天的小月;三、全年364天,第365日作為“年終國際日”,放於12月30日後邊,不序月、日和星期。如遇閏年,則在6月30日與7月1日間加進一個“假日”,它同樣沒有月、日和星期。
這樣的曆很易與星期配合。每季的第一天為星期日,最後一天為星期六,而2、5、8、11月的頭一天是星期三,末一天為星期四,3、6、9、12月頭一天為星期五,末一天為星期六。所以一年的掛曆隻需三張即可。即1、4、7、10月為一張;2、5、8、11月為第二張;第三張可包括3、6、9、12月。
“十三月世界曆”的主要內容及特點是:一、一年分為13個月,每月28天,包括四個星期。二、全年52個星期,長364天,第365天放於第十三月末。逢閏年則把閏日加於6月末。這兩天都不計月、日及星期。三、為提高曆法精度,規定128整數倍的年份算平年,其他能被4整除的年為閏年(不管世紀年與否)。
十三月世界曆有一個突出的優點:每月一樣長,為四個整星期,所以每月都從星期日開始,星期六結束。這樣每月的休息日,工作日都相同,一張掛曆即足可包括全年所有的月份。
十三月曆顯然比十二月曆更加勻稱一致,星期也不會跨月,但是“13”在世界某些地區是個忌諱的數字,所以西方對它有些冷淡。
對這兩種方案目前最大的反對者是宗教團體,尤其是猶太教和基督教,因為這兩種曆都會打破星期的順序(有“空日”)。《聖經》規定:“第七日,爾等不得做任何工作。”千萬不可小視這個力量。根據《美國年鑒》1979年統計,僅基督教徒全世界就有9億5千萬人。
不僅如此,一般人對“空日”可能也不大能適應。那一二天將會產生許多新的問題。因此這些“世界曆”將來能否為大家接受,目前下結論還為時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