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2章 為什麼要研究生物鍾(1 / 1)

講到這裏,也許有人會問,科學工作者花費這麼大的精力來研究生物鍾,有什麼現實意義呢?

迄今為止,我們研究生物鍾的目的,不是在於要用生物鍾來計量時間,因為我們已經有了非常精確的晶體鍾和原子鍾,這比起生物鍾要精確得多。研究生物鍾的目的,在於認識生物界,了解生物界未被人類所認識的規律性,更好地改造自然。同時,我們也可以從生物界得到許多有益的啟示,為我們現代科學服務。

生物鍾是生物長期進化的產物,是生物為了確保生存而適應環境條件的重要手段。

為了提高農作物的產量,我們可以盡量滿足作物所需要的自然環境條件。比如大豆在12∶12的光暗循環條件下,開花早、產量高;在9∶9或15∶15的條件下,開花遲,產量低;而在8∶8或16∶16的條件下,就不能開花,沒有收獲。

另外,我們又可以適當地改變環境條件,人為的調撥生物的生物鍾,使它們向著對人類有利的方向發展。有些水稻的品種對日照的長度非常敏感,它可以感知日照長度的微小變化,每天延長或縮短幾十分鍾的光照,就可以使水稻開花的時間推遲或提前許多天。

生物鍾和人類也是密切相關的,據醫學文獻上記載,有許多疾病周期性的發生,如周期性發燒,周期性腹疼,周期性嘔吐,周期性麻痹……甚至有這樣的事:有位足球教練,他的膝蓋有規律的每9天發生一次腫脹,使他不得不按這個規律來製定練球計劃。這些疾病,顯然和人體的生物鍾有關。對生物鍾的研究,就可以幫助我們揭開這些病因的秘密並提供科學的治療方法。

人體在不同時間對各種藥物的敏感性也不一樣,通過實驗得知:心髒病人在上午4時對藥物“洋地黃”的敏感性要比別的時候大40倍,糖尿病人則在上午4時對“胰島素”最為敏感。為了增加療效,減小副作用,就可以根據生物鍾的原理控製病人的服藥時間。

據說人的衰老也與人的生物鍾有關,有的人衰老得慢,有的人衰老得快,這是因為他們的生物鍾的某些特性不同。研究生物鍾,可以給人們提供長壽的方法。

大家知道,無論是宇宙飛船還是核動力潛艇,都需要人來駕駛。這些駕駛員是在密封艙裏工作的,根本看不到白天和黑夜,作息時間是人為地用電光來控製。特別是宇宙飛船遨遊太空時,地球上的各種環境節律都已消失了,但是人的生物鍾仍然需要按著24小時的節律來工作,否則人就會感覺疲倦不堪,無法完成航行任務。所以,必須使宇宙飛船控製台的工作製度完全符合地球上24小時的時間節律。

有些動物在長途的遷徒中,有著驚人的根據天體定位的本領,這就需要用它們的生物鍾對時間進行精確地校正。如果我們弄清了生物鍾的本質、時間感受器的特性和記憶時間的原理,毫無疑問,對我們設計自動導航和自動跟蹤係統是會大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