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7月16日上午9時30分(美國東部時間),美國在肯尼迪宇宙飛行中心發射了“阿波羅”11號飛船。發射準備工作在緊張地進行,離發射的時間越來越近,時鍾嘀嗒嘀嗒地走著,人們的心情也跟著越來越緊迫,突然從擴音器裏傳出總指揮下達最後10秒鍾的準備發射的口令,同時在控製中心的巨大熒光屏上顯示出10、9、8、7、6、5、4、3、2、1,發射!
頓時,發射架下,火光熊熊,濃煙滾滾,隨著震天動地的巨響,火箭吐著長長的黃色的火舌徐徐上升……“阿波羅”11號飛船乘坐了阿姆斯特朗、奧爾德林和柯林斯3名宇航員,7月20日,登月艙“鷹”安全降落於月球的靜海區域。6小時後,阿姆斯特朗穿著宇宙服跨出了登月艙門,打開了電視攝像機,踉踉蹌蹌地走下扶梯,人類終於踏上了月球表麵!他風趣地說:“這對一個人來說是一小步,而對人類來說卻是一大步。”接著,奧爾德林也踏上了月麵,他們在月球上留下了人類第一個足跡。他們在月球上做了不少有意義的科學實驗,采集了許多月岩樣品,還在月麵上漫步了兩個半小時,於7月22日開始返回地球。
上麵說到的這種倒順序數數和倒順序顯示時間數值的方法,叫做倒數計時,現代火箭、導彈的發射、核裝置的起爆等,都是采用這種倒數計時發射程序的。
為什麼要倒數計時呢?這是有來曆的。自從飛機發明以後,人們想方設法創造更高速度的飛機,同時加快了火箭的研製。1926年,世界第一枚液體火箭在美國馬薩諸塞州奧本市郊試飛成功。不久,德國出版了一本《宇宙飛船航行》雜誌,第一期封麵上麵有一艘繞地球運行的飛船,並題名“一個半小時就繞地球一周!”德國的烏發電影公司拍攝了第一部太空科幻故事片--《月宮少女》,聘請火箭專家奧伯特擔任技術顧問,製造火箭提供拍攝電影,導演弗裏茲·朗格為加強影片的戲劇效果,在火箭發射鏡頭中設計了倒數計時發射程序即10、9……3、2、1,發射!
這種發射程序引起了火箭專家們的興趣,經研究它倒是很適合火箭發射程序的,而且很科學。它簡單、清楚、準確、使人思想集中,產生緊迫感。因此,倒數計時程序就被廣泛采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