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卷· 再版後記
提起地處江西中部偏西、原吉安地區北麵的安福縣,人們或許知道著名的武功山便雄踞於該縣境內,此山是佛、道雙修的聖地。在安福有一句話叫“無村不樟,無樟不村”,全縣有百年以上樹齡的樟樹8000餘株,有千年以上樹齡的達200多株。有人可能還了解安福是全國第一批商品糧和商品村基地,陳山紅杉木、楓田辣椒較為知名,尤其是始於民末清初的安福火腿,曾以其“誘人之香,奪席之味”被列於宮廷禦膳佳品,1915年還入選巴拿馬博覽會……
但當今的贛人有幾人知曉“安福三傑”——羅隆基、王造時、彭文應呢?
在現代中國許多重大的曆史現場,都縈繞著他們那一口至死未脫鄉音的鏗鏘話語。在寫作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很想找到有關他們與故土關係的材料,可惜我見到的唯有這樣一條,那便是在1957年的全國人大會議江西組的討論會上,幾個來自農村、工廠的代表質問羅隆基:
“新中國成立後,黨給了你很高的地位,你為什麼還要黑了良心反黨?”
“作為江西人民的代表,你為什麼忘了江西人民的委托?”
在羅隆基一再堅持“章羅同盟”純係子虛烏有、自己的全部曆史都在表明隨著光明與進步走之後,代表們人人怒火填膺,在輪番作出聲討外,又向在場的新華社記者表示: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江西人民,當年英勇地粉碎了蔣介石對蘇區的五次圍剿,在今天也一樣能夠打垮以“章羅同盟”為首的右派分子的猖狂進攻!
從此,曆史的龍卷風迅猛地拔去了“安福三傑”,以至於我費了很大的力氣,才找到前兩位鄉賢的遺照,沒有找到彭文應的。從此,仇恨掩埋了他們的名字,以至於在當今的江西人裏提起他們,十有八九感到了陌生……
豈隻是江西人遺忘了曆史,時下許多國人對現實也常常有意、無意加以嚴重扭曲乃至遮蔽。
盡管有論者雲:“到底中國經濟會發展成什麼樣子,她對世界經濟以及世界整個狀況會產生多少可能的影響,這些都超過了世界上所有經濟學家的經驗領域”,但目前可以切實把握的是,中國現在已成為煤炭、鋼鐵、銅等世界第一銷費大國,是繼美國之後的世界第二石油和電力消費大國。與此同時,中國的水資源、土地資源、環境質量麵臨著嚴重短缺或退化。據聯合國的有關統計,2003年中國的經濟規模在世界上排名第6,人類發展指數卻排名第104。
無疑,近二百年來中國人魂牽夢繞的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至少在經濟上已經啟動。但我們走著的卻可能是一條粗放型、資源消耗型的複興之路,而且中國目前在環境、能源、倫理道德、生活品質、公共話語與傳媒等方麵出現的種種問題,尤其在分享改革開放25年成果方麵,由於在地區、城鄉、階層之間存在著的懸殊差異,使得國內各地區幾乎無處不在節節揚升的GDP後,掩蓋著一個本該臨淵履薄的中國。
一位德國學者和兩位美國學者在合著的《四倍躍進》一書中,這樣描寫:
“鄉間小路上,兩輛汽車靜靜駛過,一切平安無事,它們對GDP的貢獻幾乎為零。但是,其中一個司機由於疏忽,突然將車開向路的另一側,連同到達的第三輛汽車,造成了一起惡性交通事故。‘好極了’,GDP說。因為,隨之而來的是:救護車、醫生、護士,意外事故服務中心、汽車修理或買新車、法律訴訟、親屬探視傷者、損失賠償、保險代理、新聞報道、整理行道樹等等,所有這些都被看作是正式的職業行為,都是有償服務。即使任何參與方都沒有因此而提高生活水平,甚至有些還蒙受了巨大損失,但我們的‘財富’——所謂的GDP依然在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