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隱。父母。兼我人父母而言。孝子敬其親。及人之親。況大士乎。或疑父母之像。賣與何人。意古人或有以沉檀珍寶作像者。故可賣。教化取物者。若己無能贖之資。應廣勸他人發心。不得坐視也。
合注。此是遮業四緣成罪。一。應贖境謂尊像經律僧人等。二。應贖想。六句。二重二輕。二無犯。三。無救贖心。力不及者非犯。四。令彼褻辱隨事結過。設力不及而漠不關心。亦犯惟遮不開。或如法流通經典。不犯果報者不救則失於二利。救則具足二嚴。
○第三十二損害眾生戒
疏。此有六事。遠妨損害。乖慈。故製。七眾同犯。大小乘俱製。
若佛子。不得販賣刀杖弓箭。畜輕秤小鬥。因官形勢。取人財物。害心繫縛。破壞成功。長養貓狸豬狗。若故養者。犯輕垢罪。
發隱。秤鬥垂戒。他可例知。因官者。或用自官勢。或假他官勢也。畜貓狗者。能傷他物。畜豬者。終歸損害。優婆塞戒經雲。畜貓狸。養豬羊及蠶者。得罪。俗製如是。僧可知矣。
合注。刀杖弓箭者。損害之具。輕秤小鬥者。欺誑之具。然秤鬥但約畜用。故結輕耳。若以之移換詐取。自屬盜攝。因官形勢者。行於逼奪。以威力傷慈。結輕。若取非其有。亦是盜攝。繫縛者。不當其罪。又意在索財也此具性遮二業。隨事結罪惟遮不開果報者。是殺盜等流。
初津。貓狸豬狗等。養生害生。恩中具讐。雖不殺他。殺因具矣。小乘律中。畜狗為守住處。故開。
○第三十三邪業覺觀戒
疏。凡所運為。皆非正業。思想覺觀。有亂真道。故製。大小同犯。七眾不全同。
發隱。覺觀有正有邪。思維出世真道者。正也。思維世間雜事者。邪也。初心作思名覺。細心沈思為觀。
若佛子。以惡心故。觀一切男女等鬥。軍陣兵將劫賊等鬥。亦不得聽吹貝鼓角琴瑟箏笛箜篌。歌叫妓樂之聲。不得摴蒱。圍棋。波羅塞戲。彈棋。六搏。拍毱。擲石投壺。牽道八道行城。爪鏡。蓍草。楊枝。鉢盂。髑髏。而作卜筮。不得作盜賊使命。一一不得作。若故作者。犯輕垢罪。
疏。初。諍鬥。男女軍陣等。道俗同製。二。娛樂吹貝鼓角等。若為自娛。道俗同不得作。不得聽。若供養三寶。道俗同開。三。雜戲。摴蒱圍棋等。四。卜筮。爪鏡蓍草等。五。作使。通書。道俗俱製。
合注。此五皆為邪業惡心者。明非見機益物。直是邪思邪覺也。貝者。螺也。七弦為琴。二十五弦。為瑟。箏者。竹身十三弦。箜篌者。竹身二十四弦。摴蒱。即今賻錢。波羅塞戲。即今象棋。彈棋者。漢宮人粧奩戲。六搏。即今雙陸。拍毱。即今踢毬。擲石投壺者。古用石。今用矢。牽道八道行城者。縱橫各八路。以棋子行之。西域戲也。爪鏡。即圓光法。蓍草。即是易卦楊枝。即樟柳神。鉢盂。即攪水碗法。髑髏。即耳報法盜賊使命。性遮兩業。餘惟遮罪。隨事結輕。又戒本經雲。若菩薩懶惰懈怠。耽樂睡眠。若非時。不知量。是染汙犯。不犯者。若病。若無力。若遠行疲極。若為斷彼故。起欲方便。攝受對治。性利煩惱更數數起。亦可此戒兼攝投壺本於禮記。蓍龜本於易書。在家應無犯開遮者。或見機益物等。又出家人欲決疑慮。自有圓覺經。拈取標記法。占察經。擲三輪相法。及大灌頂經。梵天神策百首。可依用之果報者。觀則妨廢正道。失二世利。不觀則離諸掉悔。定慧易生。
發隱。諍鬥起凶惡心。娛樂起淫泆心。雜戲起散亂心。卜筮起惑著心。使命起詐罔心。事事亂道。不應作也。例而推之。可之能詩而感白癩。解之工畫而墮泥犁。乃至貫休智永之輩。皆邪業也。可不戒歟蓍草並製者。釋子委運大化。宜莫留情。世俗賴斯指迷。固所不禁。但貴斷以義命。母膠執焉。斯名達士矣。
○第三十四暫念小乘戒
疏。乖本所習。故製。七眾同犯。大小不共。以習各異。欲背大向小。心計未成。犯前第八背大向小戒。計成失戒。在第十重戒中說。此戒所製。不欲背大。正言小乘易行。且欲斷結。然後化生。
發隱。帶結而能利物。大士之宏懷。斷結而後化生小乘之淺計。又前雲向小。泛舉所修之因。今之念小。專指所持之戒。背向二字。辭猶稍寬。暫亦不宜。意彌切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