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1.“人格的魅力”主題班會活動方案(2 / 2)

(4)國恥未雪,何由成名?——李白

(5)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遊

(6)各出所學,各盡所知,使國家富強不受外侮,足以自立於地球之上。——詹天佑

學生討論

學生應追求怎樣的健康人格。

活動反思

對健康人格模式的選擇

當代青年理想的人格模式應該是:在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和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基礎上構建起來的人格特征,包括獨立的意識,鮮明的個性,高度的理性精神和科學態度,批判、繼承、創新的意識;在心理活動上與多數人一致,有健康向上的情趣,全身心地投入學習和工作,開拓進取並能與人合作,具有忍耐力等。同時,要在現代化發展的進程中弘揚“不降其誌,不辱其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和“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民族精神,把理想與健康的人格作為人生追求的目標,重塑自我,攀登現代人格的高級境界。

健康人格的標準

(1)和諧的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最能體現一個人人格健康的程度。人格健康的人樂於與他人交往,並與他人建立良好的關係;與人相處時,尊敬、信任等正麵態度多於嫉妒、懷疑等消極態度。健康的人常常以誠懇、公平、謙虛、寬容的態度尊重他人,同時也受到他人的尊重與接納。

(2)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

社會適應能力反映了人與社會的協調程度。人格健康的人能夠和社會保持良好密切的接觸,以一種開放的態度,主動關心社會,了解社會;在認識社會的同時,使自己的思想、行為跟上時代的發展,與社會的要求相符合,表現出能很快適應新的環境。

(3)正確的自我意識。

自我意識是個體對自己和自己與他人、與周圍世界無關的認識。具有健康人格的人對自己有恰如其分的評價,充滿自信、揚長避短,在日常生活中能有效地調節自己的行為與環境保持平衡。缺乏正確自我意識的人常常表現出自我衝突、自我矛盾,或者自視清高、妄自尊大,做力所不能及的工作,或者自輕自賤、妄自菲薄,甘願放棄一切可以努力的機遇。

(4)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

積極的人生態度是人類在社會實踐中獲得的本質力量的表現。樂觀的人常常能看到生活的光明麵,對前途充滿希望和信心,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或學習抱有濃厚的興趣,並在其中發揮自身的智慧和能力。即使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也能不畏艱險,勇於拚搏。青年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因而對學習的興趣如何可以反映出對生活的基本傾向。人格健康的學生對學習懷有濃厚的興趣,表現出觀察敏銳、注意集中、想象豐富、充滿信心、勇於克服困難,通過刻苦、嚴謹的學習過程,獲得不習的滿足感和成就感。我們很難相信,對學習和生活缺乏興趣,整天精神不振的學生的人格是健康的。

(5)良好的情緒調控能力。

情緒標誌著人格的成熟程度。人格健康的人情緒反應適應,具有調節和控製情緒的能力,經常保持愉快、滿意、開朗的心境,並富有幽默感。當消極情緒出現時能合情合理地渲泄、排解、轉移和升華。

健康人格的各個標準都是相關的。“具有體驗豐富的情緒並控製情緒表現的人,通常是有能力滿足自身基本需要的人,是能緊緊地把握現實的人,是獲得健康的自我結構的人,是擁有穩定可靠的人際關係的人。”總之,人格健康的人,其人格的各個方麵是統一、平衡的。上述標準不僅是我們衡量一個人人格健康的尺度,同時也為青年朋友們改善自己的人格提供了具體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