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班主任培養學生健康心理教育指導
美國心理學家特爾曼曾經說:“一個人取得成功的因素不在於智力、學曆等,而在於是否具備有自信心、進取心、意誌力等健康心理品質。”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健康的心理品質是現代人所應具備的重要素質,是一個人打開成功之門的金鑰匙。同樣,在班級工作中,我們會發現許多優秀班集體的形成都源於它們擁有良好的健康的集體心理品質。因此,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品質是班主任當前開展班級工作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
由於學生所處的年齡階段的差異,導致學生在心理上的偏差和障礙具有很大的差異性。高中起點的學生由於高考落榜,心理上表現的更為自卑,失落,脆弱,考慮更多的是對未來前途的擔憂和對學習技能的強烈渴望。而初中起點的一部分學生,在心理上則更多表現在學習興趣較低、自製力差、膽小、怯弱、狹隘、缺乏良好的行為習慣等。針對這些實際情況,下麵簡單的談談在班工作中培養學生健康心理品質的幾點體會:
作為班主任在班級工作中如何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呢?對此,有如下幾點體會:
注意創設“和諧、融洽”的班級人際關係環境
馬克思和恩格斯曾經指出:“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人的活動,無論是心理活動還是行為活動,都是由一定的環境條件所激發,其活動過程受環境條件所製約,而活動由反作用於環境,改造著環境條件。”而教育專家也認為,環境對學生身心的發展影響較大,心理健康教育應該滲透在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實踐及社區教育之中。對於學生來說,接觸時間最多的應該是班集體。隻要班級人際關係和諧、融洽,就易形成民主、積極的情感氣氛,就有利於學生間、師生間的思想、情緒、情操等的相互感應,並有益於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
為此,我們要著手抓如下兩個方麵:
(1)班主任與學生的關係。班主任是一個班集體的教育者、組織者和領導者,班主任必須關心和熱愛學生。班主任是否關心和熱愛學生,主要受其理想、信念、教育觀點、職業道德和事業心支配,富於理性特征。而學生對教師是否尊敬和信賴往往是靠學生的主觀判斷和情緒體驗來決定的,有很大的片麵性和不穩定性。這樣,師生之間就要多接觸。作為班主任要經常深入班級,多找學生談心,了解和熟悉每一個學生,體察學生的心理動態,真正為他們解決實際困難。
(2)同學之間的關係。同學關係主要指同學之間心理上的關係。在交往過程中,心理距離近的同學,心情舒暢,無所不談。但如果一個同學與班內多數同學有矛盾,他的心情不可能愉快,整天都會處於抑鬱、孤獨和憂傷之中。同學之間的這種關係是如何形成的呢?原因是多方麵的,最主要的是缺乏心理的溝通,是非標準不一,難以形成心靈上的默契。對此,就要常常教育學生要傾注對同學全心的愛,對待同學要有一顆寬容之心,當別人不小心妨礙自己時,要學會原諒別人,不必斤斤計較,錙銖必爭。其次,要看到差距,知道別人的成績是努力的結果,不是信手拈來的,明白自己以後該怎麼努力。
實踐的活動中去體驗各種情感
心理學研究指出,情感是良好思想品德形成的心理條件,強化情感的體驗是發展人的思想品德的心理基礎。正如列寧所指出的那樣,沒有人的熱情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一個人如果麻木不仁,對生活冷漠無情,就不可能是非分明,不可能有良好行為。沒有高尚的情感的支持,人就不會產生自覺、堅定的行為,從這個意義講,情感體驗始終是學生形成良好品德行為的內驅力。因此,在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中,教師就要十分注意讓學生在實踐的活動中去體驗各種情感,從而養成他們良好的行為習慣。
正確對待學生的情感障礙
學生書信往來,學生寫月記等各種形式,培養學生從不同的心理角度去尋找“打開心靈鎖”的鑰匙。作為班主任,我們要采用了三種方法來了解並疏導學生:
(1)觀察法。在自然狀態下,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考察,即通過“聽其言、觀其行”來掌握學生的情況。例如:有的學生由於某種疾病上課精力不足,作為班主任應該觀察到,及時地給予關心、體貼,並組織班集體幫助他,鼓勵他多參加文體活動,注意鍛煉身體。從而增強了學生的意誌力。作為班主任,隻要勤於觀察、善於觀察,就能及時給學生進行疏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