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條件吸引法。愛玩、自由、生長是孩子的天性,寄宿製學校隻有添置了足夠的遊樂、學習設施,才能適應孩子的天性,滿足孩子們的心理需求。
③活動調節法。融教育和怡心於一體,每月堅持一次外出教育活動,把學生放回大自然、放回社會,在更廣闊的天地裏調適心理,接受磨礪和教育。構建遠足、登山、鄉村摘桔、野炊、打雪仗等體驗類活動;打掃街道、慰問老人、社區服務、種菜養豬等服務類活動;掃墓宣誓、觀看電影、與貧困學校手拉手、軍營探秘、參觀工廠等教育類活動;綠色旅遊、公園遊玩、夜遊街道、集體購物、參與遊戲、捉魚捉蟹等怡情類活動;滾鐵環比賽、騎術訓練、球類比賽、棋類活動、玩水上行走球、攀爬空氣墊城堡、校園體育節、體操比賽、校園吉尼斯等健體類活動;風箏節、科技節、藝術節、口才展示節等創新類活動;課外閱讀、智趣活動、興趣小組訓練等求知類活動。
④團體輔導法。針對寄宿學生情緒易波動、意誌較薄弱的問題,采用團體輔導和評比的方式開展正麵教育,以鼓勵學生自強意誌、自我調控,適應寄宿生活。如開展的控製零食、不亂扔垃圾、默守秩序、不隨意奔跑、向災區捐款等教育活動,對於規範學生行為,緩解心理矛盾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⑤補救矯治法。對個別行為不良,心理不健康的學生,采用個別談話、定期談心、學友幫助等方式進行積極的心理幹預,促其提高認知水平,調控心理活動,提升心理素質。
⑥心理谘詢輔導法。學校建立班級心理谘詢製度,開設心理谘詢室,將大量的心理問題化解在萌芽狀態。
⑦自我教育法。實施自我教育,關鍵在於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形成動機嚴格要求自己,自我監控調節自己,進行價值判斷評價自己。通過重新認識自己,明確新的要求,走上健康的自我教育的道路。我們要讓學生明確知曉在學習、生活等方麵的要求,熟知新的生活環境,進行自我激勵和自我調控,達到了安心學習的目的。
⑧學科滲透法。學科教學能豐富知識,增長技能,啟迪智慧。知識傳授、能力培養、思維方式、價值觀的形成都與心理健康教育有著非常密切的聯係,互為依托,互相滲透,相輔相成。各科教師利用學科教學的機會,滲透了心理健康教育,提升了應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