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學校原因。由於課業負擔很重,考試頻繁,加上教師教育方法失當,又缺乏心理健康指導使學生處於恐怖和焦慮當中。
如何應對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呢
(1)緊抓課堂機遇,培養健康心理。課堂是教育教學的主陣地,而教育就應該包括對如何求知的教育和如何做人的教育。陶行知先生也這樣來評價師生的教學活動:“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可見如何教人做人應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抓住課堂契機,來培養學生的健康心理,應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出發點。
(2)利用主題班會,培養健康心理。對於班主任來說,學生心理的健康與否,直接影響著班級工作開展的難易程度,因此,利用主題班會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現在的小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從小形成了一定的“自我意識”,但高年級學生礙於麵子,怕人說“出風頭”而又羞於表現自己。利用班會時間開展主題活動使學生明白:為他人、為民族、為國家而奮鬥、而表現,並非“個人主義”,相反應該大力提倡。
(3)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充分利用晨會課,健康教育課,給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4)心理健康谘詢,建立學生檔案。對各班心理不健康的學生做到心裏有數,並進行針對性的教育、引導,糾正那種心理不健康的現象,培養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5)特別的關愛,培養健康心理。對學習差,有自卑心理的學生,應給予特別的關愛,幫助他們學習,幫助其樹立自信心,以減少由於學習差而出現的種種不健康心理。
(6)開設交流信箱,培養健康心理。高年級學生所處的發育階段,決定了他們生理和心理的矛盾性與衝突性。這種矛盾與衝突若長期得不到解決或發泄,就會導致心理疾病,為此,我還麵向全體學生開設了“心理問題谘詢信箱”,鼓勵學生把心頭的困惑說出來,向老師谘詢,以尋求解答。
(7)轉變家教觀念,培養健康心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句話充分體現了家教對孩子的影響。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觀念如何,直接影響著孩子的心理發展。許多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走向了兩個極端:要麼對孩子要求過高,動輒打罵;要麼對孩子放任自流,任其發展。這就導致學生心理也走向兩個極端:對要求過高的家長,學生心理常處於恐懼狀態,性格內向,甚至為免打罵,有的還學會了撒謊,報喜不報憂;而對放任自流的家中,學生心理則過於散漫,多次教育都難顯成效。
為此,用家長會和家長學校的形式加強同家長的溝通,分析利弊,轉變家教觀念,實現家校聯合,家社聯合,家校社聯合,培養學生健康心理,讓學生心理的荒漠變綠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