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學生紀律教育方法的運用
班主任是對學生實施紀律教育的第一責任人,班主任工作方法的科學與否,將直接影響自己班的班風乃至校風。那麼如何對學生進行紀律教育,下麵談談一些膚淺做法:
製定計劃,以防為主
大量的事例證明,若一開始不注意對學生進行紀律教育,製訂好班規,一個班違反紀律的現象就會好似割韭菜一樣,去掉一茬又冒出一茬。因此,必須精心計劃,以防為主,防止一些違紀現象的發生,否則班主任就疲於應付他們,分散精力。
班主任要將預防工作做在平時。經常用身邊發生的能感受到的又能產生共鳴的正反麵事例教育學生,防止他們的行為和學習出現偏差,利用好每周的一節班會課進行紀律教育。
老師、家長齊抓共管
紀律教育是一項講易做難的一項工作。班主任、家長、科任老師必須齊抓共管。因為初中生正處於心理發生巨大變化的轉變時期,學生成人感日漸強烈,但因是非不明,常故意違抗師長。
隨著其獨立性增強,就減少與師長的交流,增加與夥伴的交往,認為能得罪師長,決不能失去夥伴的信任和友誼,因此他們常拉幫結派,采取統一行動。基於以上特點,班主任必須多和科任老師、家長聯係,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學習狀況和家庭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多與任課教師聯係,還可增進感情,增強凝聚力,打好整體戰,形成更大的教育合力。
班主任經常和學生家長保持聯係的目的有三:
(1)讓家長了解學校對學生的要求,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保持一致性。
(2)通過家訪,班主任可深入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弄清家庭教育和環境對學生的影響,可與家長一道深入研究和改革教育方法。
(3)多家訪可縮短老師與家長、學生的心理距離,特別是和經常違紀學生家長間的距離,取得學生和家長的信任,從而易於和家長、學生溝通。
實際上違紀的學生最怕老師家訪,怕老師登門告狀後受到家長的打罵。因此,家訪時要避免全部說學生實情,應以肯定成績和進步為主,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基礎上提出不足,給學生.家長以希望和信心,這樣才能達到家訪的目的,家長才樂於同老師接觸,才能拿出最大的耐心與老師配合。
有的家長,因子女差距太大,自覺無顏見老師,更怕到學校,他們已從主觀上放棄了對子女的教育,把學校當托兒所。對於這樣的家長,我們得要根據實際情況,啟迪其作為父母的慈愛之心,要求他們要有耐心和信心,要站在家長的立場,用放大鏡找學生的閃光點,一分為二地看待學生,讓學生和家長都能看到希望並對班主任信賴,信賴度越高,教育違紀學生的成功率越高,希望越大。
抓突破口,找出閃光點
(1)抓突破口。在平時的工作中,常常會感到違紀學生不可理喻,自覺花費精力不少,卻收效甚微。其主要原因是未找到突破口,未對症下藥。隻要多與違紀的學生接觸,多了解其愛好,正確利用和發揮其特長,給其表現的機會,使其嚐到成功的甜頭,他們就會自覺發生轉變。
(2)多鼓勵,少責難。給違紀學生以戰勝困難的勇氣。對於犯錯誤的學生,引導其分析做錯的原因、總結經驗教訓、指引前進方向與嚴厲訓斥相比,前者更能引起學生的負疚感,教育效果遠大於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