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控製課堂教學紀律的方法
落實課堂常規訓練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有效的課堂紀律管理,實際上是在建立有序的課堂規則的過程中實現的。教師麵對的是幾十個性格各異、活潑好動的孩子。如果沒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課堂常規,就不可能將這些孩子有序地組織在教學活動中。
(1)我們要防患於未燃,抓好初期工作。在第一節導言課上,就要向學生提出一些行為要求。如專心聽講、不講廢話、善於傾聽同學的發言等,使他們明確在英語課上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
(2)要適時地將一些一般性要求固定下來,形成學生的課堂行為規範並嚴格監督執行,這樣不僅可以提高課堂管理的效率,避免秩序混亂,而且一旦學生適應這些規則後會形成心理上的穩定感,增強對課堂教學的認同感。如當小組討論,教師大聲喊“停”,學生並不理睬你時,就可以帶領學生邊擊掌邊說“一,二,三,停。”
(3)要將這些課堂常規結合日常的教學,進行反複地訓練、調整、鞏固,使之形成一種自然的學習行為習慣,促進學生的自律性。
運用獎勵機製
通過多年的教學觀察,我發現多數的孩子對批評反應很平淡。但受到表揚那就不同了,一句鼓勵的話,一個讚許的眼神,他們會爭取做的更好。比如學生問題回答的好,課文讀的好,我們可借手勢進行口頭的表揚。如果是書寫一類的檢查可采用獎勵貼畫的形式。但不論哪一類的獎勵用的太多,太頻繁是沒有效果的,也不可以為獎勵而獎勵,獎勵應該是我們對孩子點滴的成績由衷的讚許才會讓孩子感到自然,感受到成功帶給自己的快樂,他們學起來才會更起勁。
運用獎勵手段鼓勵正當行為,通過懲罰製止不良行為,這是鞏固紀律管注製度、提高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徑之一。俗話說:“罰其十,不如獎其一。”
小學生好表現,渴望得到別人的讚揚。當課堂上,有的學生在閱讀課文,而有的學生卻在嘀嘀咕咕,如果這時,老師對全班說:“你看,這個小朋友讀得多認真啊!”保證那些在嘀咕的學生立即端正姿勢,自覺地開始談起來。可見學生的積極性行為得到獎勵後,這種行為將得到鞏固與強化。在獎勵的方式上可以是物質性的,也可以是非物質性的。但主要采用非物質性獎勵,如課堂上學生的表現令人滿意,教師可以報以微笑,投以讚賞的目光等。
在教師的舉手之間,眉宇之間,讓學生們意識到行為的正確性,從而起到“蜻蜓點水”的作用。同時維持紀律的另一種有效方式就是采取一定的懲罰,所謂懲罰就是教師有意識地通過使學生經受不愉快的體驗,以影響和改變學生行為的一種手段。但懲罰要講究技巧性,不能濫用,更不能進行體罰。有時針對不專心聽講的學生,點名叫他回答問題,就是一種懲罰。
控製節奏,做好調控
規章隻是學生行為的依據,獎勵也不過是一種激勵手段,要使學生認真聽講,積極參與,注意力集中。要設計好教學的每一個環節,課堂上根據小學生的特點控製好節奏。重點的地方節奏要慢,難點不僅要慢,多舉例,還要循序漸進,化整為零,各個擊破。
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可采用遊戲,英文歌曲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把教學內容溶入其中。再就是及時的對所學的內容進行訓練,訓練可以是倆倆的形式,也可以是四人小組的形式。最後就是要麵向全體學生,讓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尤其是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我們做老師的應該給他們更多的關愛,要看到孩子哪怕是很微不足道的進步,多鼓勵,多表揚,多用欣賞的眼光看孩子的點滴的進步,隻有給孩子更多的關愛,孩子才樂意接受我們的教育,才不會在課堂上做違反紀律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