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有效地讓學生遵守課堂紀律

讓學生認識到,遵守紀律是遵紀守法的基礎,是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重要內容,是培養規則意識的途徑之一。紀律是一種規矩,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沒有紀律,將無法正常進行教育教學活動,紀律是各項活動的保證,良好的課堂紀律是學生充分完成學習任務的保障。怎樣引導學生遵守課堂紀律,可以從以下幾方麵進行思考:

提高學生的認識

讓學生從思想上認識到投入地學習是種美德,倡導形成投入地學習的學習氣氛。

讓學生從思想上認識到投入地學習是種美德,可從推行新課標,對教師進行理念上的培訓得到的啟示。孩子們從思想上認識到投入地學習是種美德,這是他們遵守紀律的內因,是起決定作用的因素。當遵守紀律由孩子的個性認識發展到一個班孩子的共性認識時,遵守紀律投入地學習的氛圍就形成了。

教師教學方法的多樣化

在講某一內容時,全班孩子都有不遵守紀律的現象,我們就應考慮:教學設計是否符合學生認知規律,教學目標設定的是否合理等。如果是一部分孩子不遵守紀律,這部分孩子往往是兩類孩子。一類,我們設計的內容他們已經懂了,他們無需再聽。還有一類聽不懂的孩子他們用這種方式告訴我們,與其坐著聽天書,不如放鬆我自己。麵對這部分孩子我們尤其要注意的是分層教學,給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學習目標,如果是個別學生不遵守紀律,我們可用手勢、眼神等暗示方法讓學生明白應該怎麼做。

注意及時表揚和階段表揚的綜合運用

及時表揚可使學生獲得及時的成功體驗,階段性表揚可使學生獲得積累成功的體驗,從而樹立更高層次的目標。

我們強調集體主義精神,一個班必須有嚴格的規章製度,有良好的行為習慣,有很強的規則意識,這是形成一個班集體的重要因素之一。培養學生遵守紀律的習慣,麵對一年級的學生,不能硬性地規定,生硬地要求。有一個老師是這樣做的:在黑板的左上角畫一棵直直的小鬆樹,在黑板的右上角畫一口穩穩的大鍾,然後對大家說:同學們在排隊,起立站著時,姿勢就應該像這棵小鬆樹這樣直;同學們坐在教室裏學習,聽課,就應該像這口大鍾一樣穩穩當當。當然,課堂安排要內容豐富,不能讓孩子總一個姿勢坐著。

培養學生遵守紀律的習慣,實行小組之間的評比也是非常有效的做法。不過,這也需要在已經培養了集體榮譽感的基礎上進行才更有效。比如,學生一般上班主任的課是能夠做到遵守紀律的,但是上科任課就比較難以做到了。我們用小組評比的辦法,來約束孩子的行為,為了小組的榮譽,大部分孩子都能做到自覺遵守紀律。點點滴滴的培養,鍥而不舍地努力,遵守紀律就會成為每個孩子的習慣,這種良好的習慣將是孩子一生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