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主體性教學中加強組織紀律教育(1 / 1)

18.主體性教學中加強組織紀律教育

主體性教學目前已是體育教學中被廣大教師所認可和采納使用的一種教學方法。其對落實教學大綱要求,促進學生全麵健康成長,有著重大的作用。結合教學實踐,在“新課標”的指導下,“主體性”教學目前已是體育教學中被廣大教師所認可和采納使用的一種教學方法。其對落實教學大綱要求,促進學生全麵健康成長,有著重大的作用。結合教學實踐,並針對主體性教學的特點,在主體性教學的過程中千萬不能放鬆組織管理和紀律教育。

(1)良好的組織紀律是主體性教學的有力保障。所謂“主體性教學”,就是以學生為本,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有目的,有計劃地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才能,逐步地自主去探究、去鍛煉,充分體現學生在教學中的主人翁地位。也就是說,主體性教學是給了學生一定的自主學練的時間和空間,學生有了展現自我運動技術才能,發揮自己才智,協調人際關係等的平台。正是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缺少了教師的直接指控和約束,所以往往表現出集體觀念不強,組織紀律散漫,我行我素在現象時有發生,這樣不但達不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反而重蹈“放羊式教學”的老路。教師作為教學的主導者,絲毫不能放鬆對學生組織紀律的教育和嚴格的組織管理。

就像帶兵打仗一樣,沒有良好的軍事組織紀律作保障就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戰績。教師首先要對所學練的內容要有目的,有計劃,對教學過程有可能發生的問題有所假設和預見性,從而提出嚴格的要求,使每個學生深刻認識到自己在教學中的地位和角色,以及通過學練自己應該完成的任務,達到的目標。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力爭做到敏銳觀察,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要給學生創設寬鬆自主的學習氛圍,但放任自流就失去了主體性教學的真麵目。

(2)良好的組織紀律有利於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主體性教學,作為教學的一種方法和手段,其目的就是為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當然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僅憑改變幾種教學方法是還未必能夠達到預期的目標。在“新課標”的引導下,主體性教學有了更大的起色和發展,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也引起了不少爭鳴,產生了不同的觀點,主體性教學產生負麵效應的主要原因是,部分不負責任的一線工作者打著主體性教學幌子,將學生放任自流,任其自然,“一把嗩子,兩個球,老師學生都自由”名符其實地走“放羊式”教學的老路。課堂紀律也無從談起。有的同學在進行著毫無目標意義的運動,有的則三三兩兩,開始了“談心”活動。根本沒有達到教育的目的。而真正的主體性教學是有組織、有紀律的,同學們應該去做什麼,不該去做什麼,一堂課下來應完成什麼任務,實現什麼目標等等,都應有明確的規定,不能向無頭的蒼蠅到處亂碰。因此不接受組織紀律的約束就失去了教育教學的意義,就難以確保教學目標的實現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3)加強組織紀律教育,培養安全意識。“健康”是體育教學的第一要務,在組織教學方麵,主體性教學給了學生更大的和更多的活動空間和時間,其要求充分調動學生學練的積極性,不但要有靈敏的思維活動,即心理參與,而且還要親身體會運動的樂趣,即身體參與。但每個學生又是有著不同的體質,不同的運動技能,不同的思維品質,不同的個性特征,同時鍛煉的形式有所不同,場地器材也僅相似。綜觀全局安全隱患相對增大。“安全第一”,為了減少意外傷害事故的發生,在進行主體性教學時,必須先要加強思想品德和安全意識教育。

(4)加強組織紀律教育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可終身受益,並使體育道德精神永傳。“百年大計,教育為本”體育作為學校教育的一個分支,肩負著重要的曆史責任,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繁榮,人們對健康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恰恰相反,近年來的中學生身體調查表明,學生的部分身體素質指標不但沒有上升,反而呈現出下降的趨勢。如近視率提高,肥胖與豆芽型明顯增多。當然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麵的。最重要的一點是鍛煉意識淡薄,校園自主鍛煉的氣氛未能形成,何談習慣的養成呢?

我們應借教改的東風,加強組織教育,使學生真正感受到主體性教學的樂趣,養成經常鍛煉的習慣,為今後步入社會開展全民健身起到帶頭作用。同時,我們每個人都是社會大家庭中的一員,體育課堂就是社會的一個縮影,相對其它學科,學生有了更多的直接的接觸的機會,不同的個性特征更能充分展現出來,同學之間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認識。通過加強組織教育,使同學們真正體會體育的精神內含和實質,並繼承和發揚體育道德精神,促進學生全麵健康成長。

綜上所述,主體性教學在嚴密的組織紀律的保障下,才能順利展開,才能向預定的目標邁進,才能真正體現“新課標”的新觀點,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