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左思十年苦撰《三都賦》

左思(約250—約305),字太衝,齊國臨淄(今山東)人。是西晉著名的文學家,他博學多才,能詩善賦,一生寫了大量優秀的文學作品,成為當時文壇上享有盛名的領袖人物。

左思自幼貧窮,沒有受過正規教育。但他誌向遠大,勤奮好學。在博覽群書的過程中,漸漸對都賦(描寫皇朝都城的文章)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每逢得手,總要反複研讀,立誌在寫作都賦上要作出一番成就。

漢朝的文學家班固寫過《兩都賦》,張衡寫過《二京賦》。左思讀後讚歎不已。但是,他覺得這兩賦雖好,也有美中不足之處。有些景物的描寫缺乏事實依據,不免給人以虛假的感覺。他想,曆史上的都城那麼多,為什麼自己就不能寫一篇都賦,以揚前人之長,避前人之短呢?於是,他決心為三國時的蜀都成都、吳都建業(今江蘇南京)和魏都鄴城(今河北臨漳)寫賦,合稱《三都賦》。

左思要寫《三都賦》的消息在洛陽不脛而走,人們議論紛紛。讚許的有,但更多的是懷疑:一個無名小卒能成嗎?真不知天高地厚。寫《兩都賦》、《二京賦》的班固和張衡,都是漢朝名家。他竟想超越前人,簡直是太不自量力了!

在冷嘲熱諷中,左思激憤了:難道就不能超越前人嗎?能,一定能!因此,他更堅定了寫好《三都賦》的決心。為了使《三都賦》言必有據,真實可信。他認真查閱、仔細研究了有關蜀都、吳都和魏都的大量史料,向了解情況的人調查三都的風土人情和山川草木,然後進行精心構思。在寫作過程中,他意識到自己的知識積累還滿足不了寫作《三都賦》的需要,便主動請求擔任秘書一類的職務,以便開闊眼界,增長知識。他不知疲倦,廢寢忘食地從事創作。早上天蒙蒙亮就起床,晚上在燭火下一直寫到深夜。他在室內、院子裏、大門邊,甚至廁所外麵,都擺上桌子,安放好紙墨筆硯,想到一個好句子,馬上就提筆記下來。他走路、吃飯、連上廁所都在思考文章的寫法,有時簡直入了迷。常常忘記了吃飯,飯菜熱了又涼了。有一次,由於太專心,他竟把兩支毛筆當筷子送入了口中,弄得滿嘴烏黑。

夜晚,他伴著孤燈,在寫得密密麻麻的紙上竟找不出哪些是需要刪節、哪些是需要保留的句子。室內庭院,滿是他寫的草稿紙,狂風一吹,到處飛舞。隨著時光的流逝,左思日夜凝思書寫,累得消瘦了,憔悴了,兩鬢也開始添上幾絲白發。足足花了十年心血,他的《三都賦》終於完成了。可是,左思已經從一個青年人變成了一個中年人了。

左思這部光輝賦作問世的時候,他決心找一個有真才實學的人來作評定。他把《三都賦》送給了學識淵博、德高望重的皇甫謐。皇甫謐反複看了幾遍,禁不住拍案叫絕,立即提筆寫序,然後又請人作了注解。幾乎被打入冷宮的《三都賦》頓時身價百倍,成了洛陽的暢銷書。人們視為珍寶,爭相傳抄。洛陽的紙張也緊張起來。紙價上漲了二、三倍,到後來,人們有錢也買不到紙,隻好到外地去買,“洛陽紙貴”的成語就是從這裏產生的。

有誌者事竟成。一個被人瞧不起的無名學子,能夠敢於樹立超越前人的誌氣,選準自己的創造目標,並按照創造目標的需要選修知識,發奮努力,終於成就了一番不尋常的事業,這種精神十分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