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愛國主義教育指導(1 / 2)

13.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愛國主義教育指導

“滲透式”教育方法的內涵

愛國主義教育是中學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的作用是卓有成效的途徑。愛國主義教育與其他思想教育一樣,除了注重提高被教育者的思想認識、規範其行為外,利用時機培養意誌、潛移默化地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是不可缺少的環節和途徑。

而“滲透式”教育正是這種“潤物細無聲”的實踐方式。同時,由於“滲透式”教育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它消除了學生可能出現的疲倦乃至於抵製的心理,這種無意識記憶在較長時間裏會顯出它的牢固性。

中學語文課文大都飽含著豐富的思想情感,是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思想的好教材,但其中的思想因素是蘊涵在文章內容之中,通過語言文字表現出來的。所以,語文教學中的愛困主義教育必須是“滲透式”的教育,而不能是“單刀直入”式的政治說教。

如果因為語文本身具有思想性,要完成愛國主義思想教育的任務而把語文課變成半語文半政治,變成思想教育的工具,就違背了語文課的特點,而且會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達不到教育的目的。因此,能夠做到愛國主義教育“潤物細無聲”的“滲透式”教育,是語文教學中愛國主義教育的最佳途徑和方法。

“滲透式”教育方法的實施

(1)深刻理解教材,把握主動權。進行“滲透式”愛國主義教育必須站在對整體中學語文教材的認識的製高點,對教材內容有完整的理解。要清晰地認識到每篇教材除了應傳授的科學知識之外,還應弄清楚思想教育內容是在教材哪些內容中體現出來的,而不應毫無聯係的硬性加入。

對於大綱中規定的思想教育內容,教師應了然於胸,正確辨析哪些篇目承擔著哪些方麵的教育內容。即便是愛國主義教育,也有具體的內容,例如,有中國人民革命鬥爭史、革命史、創業史和繼承發揚愛國主義光榮傳統的教育,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發展前景和報效祖國的教育,也有國家利益高於一切、個人利益服從國家利益的教育,還有準確認識中華民族優秀思想文化傳統的教育,等等。

(2)根據教學內容,具體分析。愛國主義雖然在不同的曆史時期內容有所側重,卻不能主觀偏頗,脫離課文內容。如果流於形式,聲東擊西進行,就會使語文的思想性和文學性兩敗俱傷。現今中學語文課本選用的篇目,多數體現了時代性和學生的實際需求。但不同體裁,不同文章的思想因素各不相同。

因文施教是達到“潤物細無聲”的前提。例如:魯迅的《記念劉和珍君》屬於記敘範疇,作者濃鬱的愛國情感是在敘事、抒情和議論中抒發出來的,適宜用以情感人的方式來感染教育學生;而魯迅的《拿來主義》是論說文,作者對國民黨的痛恨之情和對民族文化的深切關注是在說理論辯中表達出來的,以理服人激發學生愛國情感是上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