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夜殺金兵
李顯忠,本名世輔,字君錫,出生於公元1110年,綏德軍清澗人。以武入仕,曾被迫任金朝官職,後奔西夏,任延安招撫使。宋金議和後,始得歸宗,宋高宗為他賜名顯忠,曾任禦前都統製兼淮西招撫使,官至殿前都指揮使,是南宋時期智勇雙全的著名將領。
李顯忠出生在一個武將世家。他的父親叫李勇奇,熟知兵法,武功精湛,官為延安府巡檢,即保衛邊境的武將。
據史家附會說,李勇奇的妻子懷胎十月,到了產期,數日未能將孩子生下。這一日,有個僧人路過其家,對李勇奇說:“你妻子懷的乃是奇童,隻要將劍矢放在你妻子身旁,嬰兒即可出世。”李勇奇聽後,照著做了,妻子果然生下一個男嬰。他認為,此兒因劍矢而生,將來定然是員武將,繼承家中世代以武輔佐朝廷的傳統,遂為其取名世輔。
也正因為如此,當小世輔兩三歲的時候,李勇奇便教他讀書識字,到四五歲時,就引導他讀兵法、練武藝了。小世輔才智過人,讀書刻苦,到他十三四歲的時候,已是韜略滿腹、武功精湛了。將士們甚感驚奇,都說他是“哪吒”轉世,但他的父親聽了,隻是微微一笑。
公元1125年,金兵分兩路南下,企圖一舉消滅北宋。因北宋徽宗貪圖淫樂,朝政腐敗,不修邊防,以致金軍一到,北方幾個州郡一攻即潰,連連失守;金兵一步一步地逼近了李勇奇鎮守的延安府。
議事廳裏,燈火通明,將軍們正在研究抵禦金兵的對策。有的主張固守,有的主張向朝廷求援,也有的認為趁金軍立足未穩,主動出擊,一舉將其擊破。
主將李勇奇一邊靜聽諸將議論,一邊緊鎖雙眉,在大廳中走來走去。
就在這時,一直在大廳門外靜聽的小世輔推門進來說:“父親,我談點意見,不知可否?”
當時世輔十五歲,平時常以智勇雙全為眾將士歎服,現見其一問,大廳內頓時鴉雀無聲,一雙雙眼睛投向了主將李勇奇。此時,李勇奇對諸將的建議,感到都有些道理,但又感到都不盡如人意,也想聽聽兒子的意見,便點頭應允。
小世輔見父親同意,便胸有成竹地說:“諸位叔叔伯伯們的意見,我剛才在門外已全聽到了,感到都有些道理,但又覺得都有一定的缺陷。依小侄看來,當前最重要的是趁金軍離我們這裏尚遠,一兩天還來不了的時機,盡快派出偵探,摸清敵情,然後再決定我們的行動。這正所謂兵書上所講‘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諸將聽了,都齊聲叫好。李勇奇感到此為上策,便看了諸將一眼問道:“既然大家都同意小兒的意見,不知哪位將軍願意前去走一趟?”
小世輔未等諸將表態,又搶先說道:“目前諸位叔叔伯伯都是帶兵將領,重任在身。就請父帥批準我和張琦叔叔前往走一趟吧!”
李勇奇一聽,立即表示同意。這是因為,將軍張琦輕功很好,躥房越脊如走平地,兒子選他去,說明兒子早已成竹在胸。
當晚,李世輔和張琦便身著夜行衣,帶上兵器,飛身上馬,出了城門,向北馳去。
不到一個時辰,李世輔和張琦便來到了離金軍尚有二三裏路的青龍山下;為避免金兵發現,他們把馬拴在樹上,步行接近金軍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