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類
「禹入聖域而不優」,優,裕也。言入聖域恰好,更不優裕。優裕,謂有餘剩。漢儒見得此意思好。
爾雅是取傳注以作,後人卻以爾雅證傳注。
爾雅非是,隻是據諸處訓釋所作。趙岐說孟子爾雅皆置博士,在漢書亦無可考。
陳仲亨問:「周書雲:『將欲敗之,必姑輔之;將欲取之,必姑與之。』今周書何緣無之?」曰:「此便是那老子裏教句。是周時有這般書,老子為柱下史,故多見之。孔子所以適周問禮之屬,也緣是他知得。古人以竹簡寫書,民間不能盡有,惟官司有之。如秦焚書,也隻是教天下焚之,他朝廷依舊留得。如說:『非秦記及博士所掌者,盡焚之。』到六經之類,他依舊留得,但天下人無有。」
汲塚古書,堯憂囚,舜野死,尹篡太甲,太甲殺尹之類,皆其所出。
誠之常袖呂不韋春秋,雲其中甚有好處。及舉起,皆小小術數耳!
書坊印得六經,前麵纂圖子,也略可觀。如車圖雖不甚詳,然大概也是。
七書所載唐太宗李衛公問答,乃阮逸偽書。逸,建陽人。文中子玄經,關子明易,皆逸所作。
問山海經。曰:「一卷說山川者好。如說禽獸之形,往往是記錄漢家宮室中所畫者,說南向北向,可知其為畫本也。」
素問語言深,靈樞淺,較易。
柳文後龍城雜記,王銍性之所為也。子厚敘事文字,多少筆力!此記衰弱之甚,皆寓古人詩文中不可曉知底於其中,似暗影出。偽書皆然。
杜牧之燕將錄,文甚雄壯。
省心錄乃沈道原作,非林和靖也。
程泰之演繁露,其零碎小小議論,亦多可取,如辨「罘罳」之類是也。某頃因看筆談中辨某人誤以屏為反坫。後看說文「坫」字下,乃注雲「屏也」,因疑存中所辨未審。後舉以問泰之,泰之曰:「存中辨是。然不是某人誤,乃說文誤耳。」洪景盧隨筆中辨得數種偽書皆是,但首卷載歐帖事,卻恐非實。世間偽書如西京雜記,顏師古已辨之矣。柳子厚龍城錄乃王性之輩所作。
金人亡遼錄、女真請盟背盟錄,汪端明撰。
洛陽誌說道最好,文字最簡嚴,惜乎不曾見!
指掌圖非東坡所為。
砥柱銘上說禹「掛冠莫顧,過門不入」。掛冠,是有個文字上說禹治水時冠掛著樹,急於治水,今記不得是甚文字。世間文字甚多,隻後漢書注內有無限事。
警世競辰二圖偽。
邵公濟墓誌好。
吳才老協韻一部,每字下注某處使作某音,亦隻載得有證據底,隻是一例子。泉州有板本。
近世考訂訓釋之學,唯吳才老洪慶善為善。
稱平。者,自他人稱平。之;稱去。者,人之本號。
周貴卿問「折衷」之義。曰:「衷,隻是中。左傳說『始、中、終』,亦用此『衷』字。衷是三折而處其中者。」
問「折衷」之「衷」。曰:「是無過些子,無不及些子,正中間。」又曰:「是恰好底。」
「折衷」者,折轉來取中。衷,隻是個中。
中,如字,即其中也。中,音眾,則是當之義,謂適當其中也。如「六藝折衷音眾。於夫子」,亦謂折當使歸於中之義。中與所以謂之中,音眾。以適當其中如字。而異也。
「淳、醇」皆訓厚。「純」是不雜。
先生曰:「期,極也。古人用期字,多作極字。周昌雲:『心期期知其不可。』言極知其不可。口吃,故重一字也。」
謂之,名之也;之謂,直為也。
複複,指其上「複」字,扶又反,再複也。
尚衣、尚書、尚食,乃主守之意。秦語作平音。
「魏,大名也。」「魏、巍」字通。「魏」字,篆文亦有山字在其中,是有大義。因是名為「大名府」。
舅子謂之內兄弟,姑子謂之外兄弟。
因說:「外甥似舅,以其似母故也。」致道問:「形似母,情性須別。」曰:「情性也似。大抵形是個重濁底,占得地步較闊;情性是個輕清底,易得走作。」賜。
古者姓、氏,大概姓隻是女子之別,故字從「女」。男則從氏,如「季孫氏」之類,春秋可見。後世賜姓,殊無義理。
氏,如孟孫叔孫季孫是也。姓則同姓,後世子孫或以氏為姓。今人皆稱張氏李氏,謂從上下來,隻是氏了。隻有三代而上經賜姓者為姓,如姚如姒如姬之類,是正姓。唐時尚有氏不同而同出者,不得為婚姻。
沈莊仲問:「姓、氏如何分別?」曰:「姓是大總腦處,氏是後來次第分別處。如魯本姬姓,其後有孟氏季氏,同為姬姓,而氏有不同。某嚐言:『天子因生以賜姓,諸侯以字為諡,因以為族。』竊恐『諡』本『氏』字,先儒隨他錯處解將去,義理不通。且如舜生於媯汭,武王遂賜陳胡公滿為媯姓,即因生賜姓。如鄭之國氏,本子國之後,駟氏本子駟之後。如此之類,所謂『以字為氏,因以為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