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2 / 2)

文字奇而穩方好。不奇而穩,隻是闒靸。

作文何必苦留意?又不可太頹塌,隻略教整齊足矣。

前輩作文者,古文有名文字,皆仿真作一篇。故後有所作時,左右逢原。

因論詩,曰:「嚐見傅安道說為文字之法,有所謂『筆力』,有所謂『筆路』。筆力到二十歲許便定了,便後來長進,也隻就上麵添得些子。筆路則常拈弄時,轉開拓;不拈弄,便荒廢。此說本出於李漢老,看來作詩亦然。」

因說伯恭所批文,曰:「文章流轉變化無窮,豈可限以如此?」某因說:「陸教授謂伯恭有個文字腔子,才作文字時,便將來入個腔子做,文字氣脈不長。」先生曰:「他便是眼高,見得破。」

至之以所業呈先生,先生因言:「東萊教人作文,當看獲麟解,也是其間多曲折。」又曰:「某舊最愛看陳無己文,他文字也多曲折。」謂諸生曰:「韓柳文好者不可不看。」

人要會作文章,須取一本西漢文,與韓文、歐陽文、南豐文。

因論今日舉業不佳,曰:「今日要做好文者,但讀史漢韓柳而不能,便請斫取老僧頭去!」

嚐與後生說:「若會將漢書及韓柳文熟讀,不到不會做文章。舊見某人作馬政策雲:『觀戰,奇也;觀戰勝,又奇也;觀騎戰勝,又大奇也!』這雖是粗,中間卻有好意思。如今時文,一兩行便做萬千屈曲,若一句題也要立兩腳,三句題也要立兩腳,這是多少衰氣!」

後人專做文字,亦做得衰,不似古人。前輩雲:「言眾人之所未嚐,任大臣之所不敢!」多少氣魄!今成甚麼文字!

人有才性者,不可令讀東坡等文。有才性人,便須取入規矩;不然,蕩將去。

因論今人作文,好用字子。如讀漢書之類,便去收拾三兩個字。洪邁又較過人,亦但逐三兩行文字筆勢之類好者讀看。因論南豐尚解使一二字,歐蘇全不使一個難字,而文章如此好!

凡人做文字,不可太長,照管不到,寧可說不盡。歐蘇文皆說不曾盡。東坡雖是宏闊瀾翻,成大片滾將去,他裏麵自有法。今人不見得他裏麵藏得法,但隻管學他一滾做將去。

文字或作「做事」。無大綱領,拈掇不起。某平生不會做補接底文字,補協得不濟事。

前輩雲:「文字自有穩當底字,隻有始者思之不精。」又曰:「文字自有一個天生成腔子,古人文字自貼這天生成腔子。」

因論今世士大夫好作文字,論古今利害,比並為說,曰:「不必如此,隻要明義理。義理明,則利害自明。古今天下隻是此理。所以今人做事多暗與古人合者,隻為理一故也。」

人做文字不著,隻是說不著,說不到,說自家意思不盡。

看陳蕃叟同合錄序,文字艱澀。曰:「文章須正大,須教天下後世見之,明白無疑。」

因說作應用之文,「此等苛禮,無用亦可。但人所共享,亦不可廢」。曹宰問雲:「尋常人徇人情做事,莫有牽製否?」曰:「孔子自有條法,『從眾、從下』,惟其當爾。」

大率諸義皆傷淺短,鋪陳略盡,便無可說。不見反複辨論節次發明工夫,讀之未終,已無餘味矣,此學不講之過也。抄漳浦課簿。

顯道雲:「李德遠侍郎在建昌作解元,做本強則精神折衝賦,其中一聯雲:『虎在山而藜藿不采,威令風行;金鑄鼎而魑魅不逢,奸邪影滅!』試官大喜之。乃是全用汪玉溪相黃潛善麻製中語,後來士人經禮部訟之。時樊茂實為侍郎,乃雲:『此一對,當初汪內翰用時卻未甚好,今被李解元用此賦中,見得工。』訟者遂無語而退。德遠緣此見知於樊先生。」因舉舊有人作仁人之安宅賦一聯雲:「智者反之,若去國念田園之樂;眾人自棄,如病狂昧宮室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