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0章(2 / 2)

因說協韻,先生曰:「此謂有文有字。文是形,字是聲。文如從『水』從『金』從『木』從『日』從『月』之類;字是『皮、可、工、奚』之類。故鄭漁仲雲:『文,眼學也;字,耳學也。』蓋以形、聲別也。」

「壹、貳、參、肆」,皆是借同聲字。「柒」字本無此字,唯有「漆、沮」之「漆」。「漆」字草書頗似「柒」,遂誤以為真。洪氏隸釋辨不及此。閎袓。

「世」字與「太」字,古多互用。如太子為世子,太室為世室之類。

黃直卿雲:「如傭雇之『傭』,也隻訓『用』。以其我用他,故將雇以還其力。由此取義,此皆是兩通底字。」

「夷、狄」字,皆從禽獸旁。「苗」本有「反犬」。古人字通用,無亦得。

古人相形造字,自是動不得。如「轡」字,後麵一個「車」,兩邊從「係」,即纏繩也,前麵口字,即馬口也,馬口中銜著纏繩也。

秦篆今皆無此本,而今隻是摹本,自宋莒公已不見此本了。

說文亦有誤解者,亦有解不行者。音是徐鉉作,許氏本無。

玉篇偏傍多誤收者,如「者、考、老」是也。

韻書難理會。如昨日檢「抑」字,玉篇說文中撿「扌」及「邑」附,皆不見。後來在集韻中尋出,乃雲:「反印也」,卻在「印」部尋得。元來無挑「扌」,如此寫「●」。

字之反切,其字母同者,便可互用,如「戎、汝」是也。「逝」字從「折」,故可與「害」字協韻。

五方之民,言語不通,卻有暗合處。蓋是風氣之中有自然之理,便有自然之字,非人力所能安排,如「褔」與「備」通。

洪州有一部洪韻。太平州亦有部韻家文字。

二王書,某曉不得,看著隻見俗了。今有個人書得如此好俗。法帖上王帖中亦有寫唐人文字底,亦有一釋名底,此皆偽者。

字說自不須辯。隻看說文字類,便見王字無意思。字類有六,會意居其一。

字被蘇黃胡亂寫壞了。近見蔡君謨一帖,字字有法度,如端人正士,方是字。

論書,因及東坡少壯老字之異。南康有人有一卷如此。因說:「南軒喜字,然不甚能辨。因有一偽書東坡題字,不好,南軒以「端莊」顯之。因論麻衣易不難辨,南軒以快之故。嚐勸其改一文,曰:「改亦隻如是,不解更好了。」

子瞻單勾把筆,錢穆父見之,曰:「尚未能把筆邪?」

山穀不甚理會得字,故所論皆虛;米老理會得,故所論皆實。嘉佑前前輩如此厚重。胡安定於義理不分明,然是甚氣象!

魯直論字學,隻好於印冊子上看。若看碑本,恐自未能如其所言。

字法直黑內,黃魯直論得玄甚,然其字卻且如此。

筆力到,則字皆好。不曰有筆力。如胸中別樣,即動容周旋中禮。

寫字不要好時,卻好。

「南海諸番書,煞有好者,字畫遒勁,如古鍾鼎款識。諸國各不同,風氣初開時,此等事到處皆有開其先者,不獨中國也。」或問古今字畫多寡之異。曰:「古人篆刻筆畫雖多,然無一筆可減。今字如此簡約,然亦不可多添一筆。便是世變自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