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五年級科學中《擺的研究》這一課中,讓學生猜測擺的快慢與什麼有關?有的學生認為擺的快慢與擺長有關,有的認為擺的快慢與擺錘的重量有關,有的學生認為擺的快慢與擺幅有關。老師並不急於把正確答案告訴學生,而是讓他們自己去設計實驗驗證。這樣,學生就會帶著自己的目的去探究。
學生自主設計實驗以後就進入了實驗檢驗假設階段,在這個階段中我們要讓學生經曆一個“實驗——質疑——再實驗——再質疑”的過程。不可能每個實驗都能一次性獲得成功,在孩子實驗失敗時,我們應該及時鼓勵學生再來一次。在整個實驗驗證過程中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更是培養了他們永不言敗,不折不撓的科學精神。
如五年級科學《螺旋槳小車》這一課中,用學具中的材料一開始有很多小組都做不成功,但孩子們沒有氣餒,積極地尋找失敗的原因。是橡皮筋繞的圈數不夠?還是小車輪與軸之間的摩擦力太大?一次次地實驗,一次次地改進,最後終於有不少小組獲得了成功。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的思維在不斷地發展,科學的方法、科學的態度也隨之養成。
無論實驗是成功還是失敗,老師都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他們把操作的過程和實驗的結果記錄下來。然後鼓勵孩子們將自己的記錄與全班同學進行交流、彙報,並與實驗前的猜測進行比較,引導孩子們在失敗的記錄中尋找原因,在成功的記錄中得到啟示。
(2)在科學教材中選擇合適的單元進行科技實踐活動,《科學》教材中每一個單元都有一個學習主題,我們可以選擇合適的單元進行科技實踐活動。
比如:科學四年級《電》這一單元的最後一堂課中,讓孩子們自己設計並連接了房屋模型的照明係統,比一比哪個小組設計製作得最漂亮最實用。科學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運動和力》學習結束以後,老師可以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自己設計並製作各種小車,然後在課堂上進行製作、評價和交流,開了一個“小車的展覽會”。科學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生物與環境》教學結束後,老師在科學課堂中進行一次演講比賽,主題是“保護珍稀動物,維護生態平衡。”而科學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機械和工具》老師則以製作一份科技小報來結束整一單元的學習。
寓科技教育於各項活動中,提高科技素質
(1)學校每年四月都會有一次曆時較長的“春芽藝術節”,在這個藝術節中有一個內容是“科技創新月”,在這個月中,學生可以製作自己拿手的小製作和小發明,也可以寫寫小論文和科技金點子。最後,在科技月即將結束時,由學校的大隊部和所有的科學專職教師評選出優秀的作品和獲獎的同學。獲獎的同學可以得到一定的獎勵,而優秀的作品則收藏到“三小作品室”和“科技櫥窗”。
(2)學校每周三下午是興趣小組活動,其中有“科技創新班”和“標本班”。指導“科技創新班”的老師是學校專門從校外請來的專家。通過這樣的興趣小組活動,學生們的科技實踐能力得到了提高,創新能力也得到了較好的培養。
(3)開展科技電視課程,科技教育,除了學生自己動手做外,更多的是對科普知識的了解,感受社會進步、生活質量提高離不開科學發明和技術創新,進而樹立學習現代科學、弄清科學道理、尊重科學事實、熱愛科學真理、學會科學的生活等觀念。因此,學校在每周都要安排固定時間的電視科技教育時間,專門播放一些科普教育類的影片,如《藍貓淘氣3000問》、《藍色星球》、《環球小旋風》等。讓學生在輕鬆的電視課中,了解我們的世界、做一個有科學頭腦的現代人。
(4)學校每學期都要組織三年級以上的學生參加一次學工活動。學工活動在紹興市青少年活動中心進行,那裏有專業的教師,有完備活動的工具和材料,也有足夠的活動場地。孩子們可以在這個活動中種植花草,親手製作糕點,做一回小木工,進一次五金小工廠,他們可開心了。
展望新時期,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任重而道遠,隻要我們把握機遇,開拓創新,勇於實踐,紮實工作,一定能在青少年的科技教育領域中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