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利用課外活動培養學生科學素養(1 / 2)

10.利用課外活動培養學生科學素養

陶行知先生說過:“你們知道現在是一個科學的世界。科學的世界裏應該有一個科學的中國,科學的中國要誰去創造呢?要小孩子去創造!等到中國的孩子都成了科學的孩子,那時候,我們的中國便自然而然的變為科學的中國了”。培養隊員愛科學的思想素質,引導隊員學習科學知識,為將來建設祖國服務,打下基礎是我們的任務,這實際上也是愛黨、愛祖國的一種表現形式。所以我們有責任去開展好愛科學的教育活動,把隊員都培養成學科學、愛科學、勇於探索科學的孩子。

科技教育是麵向全體的教育,這符合少先隊“組織起來再教育”的全體教育原則。因此,少先隊科技教育第一步是普及活動,達到普及教育。我們采用的方法是先在基地上開展勞動實踐,人人參加。在教室裏開展科技教育班隊課,人人獲得教育的機會。班隊開展小製作展覽,人人有機會露一手。

積極參與和輔導

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實施者,應積極參與和熱情輔導,不斷地觀察和發現學生的心理素質和能力所為,因勢利導,培養他們各自的創新意識。

學生大多喜歡航模飛機和風箏的製作及放飛。但多數學生由於缺乏製作技巧和飛行知識,隻能做成而不能調準,往往飛不高飛不穩,甚至一飛就栽倒。我們老師要身臨其境,言傳身教,積極參與和及時進行輔導。同時還采用典型引路的辦法。我們首先要對一批曆次比賽中飛得較好的“小行家”進行培訓提高,而後讓他們在班中進行操作演示。同學們得到啟迪後,在製作中都能注意兩翅的對稱性和平衡性、頭尾的輕重比例等關鍵,各自想出了行之有效的辦法,小心翼翼,精心紮製,又經過反複的放飛調試實踐,很快掌握了性能,普遍獲得成功,各班都湧現了一大批能手。經過老師的參與和針對性的輔導,使每個學生增強了想象力和動手能力,進一步激勵了學生不斷探索科學的熱情。

進行因勢利導

學生在小飛機飛行的成功性上取得了一些成績,我們老師就要因勢利導,在如何提高飛機的留空時間上,再激發起學生的創新意識,啟發同學運用學到的知識去解決問題。所以同學們自然而然地想到小飛機的原動力,他們在橡皮筋的扭動性、耐用性方麵作了好多探索,有的放在植物油中浸,有的在不增加長度的基礎上,自製了非常耐磨的橡皮筋,有的設想著用無線電搖控,用電動作動力,不斷拓寬創新思維的空間。這樣,不但使學生的思維有了再發展,更重要的是培養了他們鍥而不舍、勤奮鑽研的精神。

提升創造作品

培養學生的再創造能力,學生的小發明、小製作畢竟是粗糙的、不完美的,好多是屬一般性的題材製作。即使有的題材較好,但做工不精巧或不能體現其科學性。我們搞小製作,不僅僅是為了競賽,主要是通過製作過程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和創造能力,因而不能為了選優,輕易放棄一般作品,而應力求提升每一件作品,使學生的思維得到再開發的機會。所以我們老師要在每次征集小製作、小發明的作品中,除了細致觀察,分類選擇外,重點放在對每件作品的輔導和指點上,引導學生去粗求精,使作品重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