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科學素養
培養學生創造能力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所持態度的反映。一旦學生對科學中涉及到的事物比較熟悉了解時,就會體驗到一種情感。這種情感,反過來激發他們學科學、愛科學、向往科學的積極性。小學生尤其需要培養這種情感。
從觀察認識中,培養學生愛科學的情感
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情感和認識過程緊密聯係著。客觀事物隻有當它被認識了的時候,才有可能引起人的情感。遵循這一心理學觀點,教師指導學生觀看中央電視台一套每晚7時55分,播出的《科技博覽》節目,並要求每生將觀看到的題目及內容記下來,第二天到校後同桌同學相互交流。為了督促學生自覺觀看這個節目,教師特意設計了“看中央電視台科技博覽記錄表”,要求學生每晚看後填上時間、題目及大致內容,一個月後交給我。教師還向學生家長發通知,要求家長給予配合支持,共同做好這項工作。教師自己也堅持每晚必看這個節目,以便和學生談心。經過一段時間的節目觀看,學生感到這個節目有趣。由不知“科技博覽”這個節目,到漸漸認識這個節目,並且喜歡這個節目。“科學”這個含義,對小學生說是比較模糊的,抽象的,隻有通過具體的事物指導觀察認識,才會深刻領會其實質。真情來源於實感,實感才能產生真情。通過一年來堅持讓學生看“科技博覽”的訓練,學生從中領悟到科學的含義。對此,學生對科學也產生了喜愛之情。
從學科滲透中,培養愛科學的情感
小學各學科都蘊含著豐富的科學教育資源。在學科中滲透科學教育,加強各學科與學科的聯係,可以提高其效益。教師要在吃透教學大綱、教材,挖掘教學內容中的科學教育因素,努力完成科學思想的確立、科學知識的傳授和科學能力的培養這三大任務,把科學教育納入學科教學目標中去。然後根據自己對教材的體會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達到“源於教材,又優於教材”的教學效果。
語文學科中涵蓋的科學知識麵較廣泛,小語七、八兩冊課本中的就有10多篇課文是傳授有關科學知識的,教師就要緊抓內容,重點啟發誘導,培養學生愛科學的情感。如《青蛙的眼睛》一課、是一篇兒童科普文章,說明科學家們根據青蛙眼睛的特點,研究製成了指揮飛機的飛行或降落的“電子蛙眼”;《航天飛機》一課,用擬人化的手法,通過一架銀色飛機兩次遇到航天飛機的情景,具體向人們介紹了航天飛機的特點和作用。通過這些課文的學習,讓學生從閱讀中領悟到科學技術的神通廣大,與我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係。學習了《李時珍》、《一定要爭氣》等課文後,讓學生領悟到:學科學、用科學必須要有踏踏實實的求知態度,堅韌的毅力和無私奉獻,報效祖國的誌向。
從課外閱讀中,培養學生愛科學的情感
閱讀活動伴隨著情感過程,運用情感遷移規律,激發學生學科學的欲望。對此,我采取以下做法給予指導。
(1)設法創造閱讀環境,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