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在學習完《隻有一個地球》一文之後,先讓學生談談學了課文後的感受,懂得了什麼?然後讓學生展開討論:我們應該怎樣珍惜每一滴水,保護水資源和水環境。學生從討論中受到了教育,玩水籠頭的現象也自然消失了。

在環保教育中注意示範性長期性

在小學生的心目中,教師的形象是美好的、偉大的,教師在學生心目中有崇高的威望。因此在校園環境保護教育中,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優勢,身先示範,看見廢紙就拾,親自動手擦洗教室門窗,打掃衛生,教師的身體力行學生都會看在眼裏,這種示範性也會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學生,慢慢地他們也會積極主動地和老師一起打掃衛生。我們還應把環保教育貫串於日常生活中,帶領學生走出校門,走向社會宣傳環保知識,讓學生親自參加環境保護勞動實踐。

鼓勵學生環境保護從我做起

了解了環保知識,激起了環保的責任心,便可引導學生采取切實可行的行動來保護環境。

首先教育學生保護環境從我做起。教育學生自己首先必須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看到破壞環境的行為要勇敢地站出來製止。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感染身邊的人,帶動周圍的人也參與到保護環境的行列中來。

其次積極開展校外活動,如:針對“白色汙染”的逼近,開展我勸媽媽用布袋的活動,讓我們的學生向父母們宣傳塑料袋雖方便卻增加了垃圾數量,汙染了土壤和地下水上百年不能自然降解這一環保知識,勸父母上街購物買菜使用布袋,菜籃不用塑料袋。再如成立“禁煙小隊”利用學生在家中“小太陽”的地位勸爸爸們禁煙,為了“小太陽”的身體健康,為了孩子的未來,爸爸煙民們定能與心愛的香煙說再見。還有如使用無磷洗衣粉、廢電池不能亂扔,少用洗潔淨,不用一次性木筷,少用一次性產品,諸如此類的生活瑣事都可通過我們的學生這群環保小衛士來監督執行,其效果是不可估量的。

總之對小學生進行環境保護教育,讓他們明白:愛護地球、珍惜資源,保護環境,是功在當代利及千秋的大事。我們應該從小增強環保意識,學習、宣傳環保知識,自覺保持環境衛生,不做汙染環境的事,愛護綠化,積極參加保護環境的公益活動。對小學生進行環保教育是我們教師不容忽視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