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鄭作新不忘奶奶教誨

鄭作新是世界雉類協會會長、著名的鳥類專家。是他,首先明確指出原雞是中國家雞的祖先;是他,首先發現了“鄭氏白鷳”;還是他,在小麻雀被確認為“四害”之一時,勇敢地擔任了麻雀的“辯護律師”,為麻雀翻了案……

鄭作新像一隻不知疲倦的鳥,在祖國大地上飛翔了一輩子,為鳥類寫了一部完整的“家譜”。

鄭作新1906年11月18日誕生於福州市的南郊,他童年的生活十分悲慘。在他還隻有5歲的時候,母親就因病去世了,作新的父親為了養家,一年到頭在外麵奔波。

家中,撫養小作新的重擔落在奶奶身上。孤苦伶仃的鄭作新和奶奶相依為命。奶奶特別疼愛作新,生怕這個失去母愛的孩子受委屈。小作新也特別孝敬他的奶奶,從不惹奶奶生氣。

晚上,奶奶經常一邊在燈下做針線活,一邊給作新講故事。奶奶雖然識字不多,可是很會講故事,有些故事,小作新不知聽了多少遍,可他從不厭煩。其中,他最愛聽的要數“精衛填海”的故事了。

一天,奶奶一邊做活兒,一邊又給他講起了這個故事,小作新聽得入了迷,他眼裏噙著淚花,對奶奶說:“長大了,我也要做一隻精衛鳥!”

“對嘍!”奶奶一邊穿針引線,一邊對作新說:“不論做什麼事,都要像精衛鳥那樣一往無前,百折不撓!”作新鄭重地點點頭。他見奶奶眼睛昏花,怎麼也引不上針,就從奶奶手裏接過針線,幫助奶奶引上了針。

從此,作新變了,無論做什麼事,不做好決不罷休。做作業時,做不完絕不出去玩耍;幫奶奶往缸裏打水,不將水缸灌滿絕不休息;幫奶奶舂米,不把所有的米殼舂掉絕不住手……

奶奶挺喜歡作新這股子勁。不過,有一天,作新這股子強勁兒確實讓奶奶著了一通急!

原來,作新聽說福州東邊有一座鼓山,鼓山上有個老虎洞,洞裏有老虎。老虎洞附近的人們聽到過老虎的叫聲……

為了探個究竟,作新和幾個夥伴組織了一支小小的探險隊進山了,他們要搞清老虎洞裏有沒有老虎。

不料,山陡路遠,有的小朋友半路打了退堂鼓,從山裏折回來了!這些孩子迎麵碰上了作新的奶奶,奶奶聽說作新和另一個孩子進山到老虎洞去了,驚得半晌說不出話,生怕作新發生什麼意外。

直到日落黃昏的時候,奶奶才看到作新和另一個孩子的身影,他倆終於回來了。作新一見奶奶就高興地說:“奶奶,搞清楚了,老虎洞裏根本沒有老虎!是風吹洞口發出的吼聲!”

奶奶嗔怪地說:“你們為什麼偏要去那裏呢?”

“我是聽奶奶的話,向精衛鳥學習呀!”

“聽我的話?”奶奶不解地問。

“是呀!您不是說,讓我像精衛鳥那樣,幹什麼事都要一往無前,百折不撓嗎?”

奶奶讚許地笑了。後來,鄭作新經過不懈努力,成為國內外知名的鳥類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