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2 / 2)

信道金丹一粒,蛇吞立變龍形,雞餐亦乃化鸞鵬,飛入真陽聖境。

此章言金丹大道能超凡入聖也。金丹之要隻在坎離二物,故不厭諄複言之。離本太陽真火,陽中含陰,外實內虛,心之象也;坎本太陰真水,陰中包陽,外虛內實,身之象也。火中生木是為陽魂,水中生金是為陰魄。金木者,水火之交也,所以魂魄即寄於身心。心非肉團之心,乃先天凝聚之元精也;身非四大假合之身,乃先天流行之元炁也。身心妙合便是先天元神,但一落後天形氣中,身界根塵役役於外,心緣諸識憧憧於中,逐妄迷真,遂至魂魄相離,流浪生死,長沉苦海。學道之士,當以真意為媒,和合身心,身心一如,寂然不動,金丹大藥才得圓成。陽魂陰魄,到此一齊點化,合為元神,而至靈至聖矣。得此真種,倏忽之間便能轉形色為天性,點凡胎作聖胎,一切自身中眾生到此立地超脫,不生不滅,湛然長存。隻此金丹一粒,蛇吞之而變神龍,雞餐之而化鸞鳳,自然飛入真陽聖境矣。真陽聖境者,乃玉清、上清、太清三境,無極無上大羅天宮也。究竟三境豈別有哉?即本來元精、元炁、元神會三為一者也。蛇坐龍,雞變鳳,總是轉凡成聖底法象。切莫向癡人前說夢,親證道妙者自當知之。

德行修逾八百,陰功積滿三千。均齊物我與親冤,始合神仙本願。

虎兕刀兵不害,無常火宅難牽。寶符降後去朝天,穩駕鸞輿鳳輦。

此章言學道之土當修德以凝道也,道與德如形之與影,寸步不可離,所以子思子雲:“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又如《周易》乾坤兩卦,乾屬道,坤屬德,若非君子之厚德載物,豈遽能如聖人乘六龍以禦天哉?學道之士願力第一要廣大:必先度盡一切眾生,然後圓滿正覺。行修八百,功積三千,皆願力中事也。《金剛般若》雲:“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世人但知天地至廣至大,一切蠢動含靈之物至微至細,孰知天地本來與我同根,誰是勝我者?一切蠢動含靈之物本來與我同體,又誰是不如我者?究竟到此,何物何我,何親何冤,管教均平齊一,無高無下,始合神仙度生之本願矣。功行到頭,道與德而並隆,形與神而俱妙,自然虎兕不能傷,刀兵不能害。無常倏忽,我則以穀神為大年;火宅燔燒,我則以露地為安宅。不生不滅,是真寶符;常清常靜,是真天堂。脫卻羊鹿小乘,便是龍車鳳輦。本來如是,尊矣貴矣,豈別有寶符之可降,上天之可朝,瓊輿鳳輦之可穩駕哉?雖然,為上根言隻是道德尊貴一句足矣。但中人以下往往信不及,祖師恐學道人流入斷見,姑現寶幾珍禦身而為說法耳。

西江月又一首

又一首(以象閏月)

丹是色身至寶,煉成變化無窮。更於性上究真宗,決了無生妙用。

不待他生後世,眼前獲佛神通。自從龍女著斯功,爾後誰能繼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