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色不可見此亦不可見
解知此句者念則有所由
覺知結使盡是世最梵誌
無色不可見者。何者心也。夫心興患與身招殃。猶若象馬剛強[怡-台+龍]戾不調。有目之士加於捶杖。使知楚痛。然後調良人心為患。牽致地獄餓鬼畜生。雖得為人處在卑賤。顏色醜陋為人所嫉。是故說曰。無色不可見。此亦不可見解知此句者念則有所由覺知結使盡是世最梵誌。諸佛世尊所以出世者。正欲降此弊惡之心。諸佛世尊慈慜一切。弘慈普蓋靡所不照。雖處於世無所染著。
斷生死河能忍超度自覺出塹
是謂梵誌
如彼行人為五欲所係。流轉生死之河。要須大聖指授。權宜從此岸得至彼岸。如來降形非事不豫。要接有緣後乃滅度。塹者憍慢之塹。能度此塹不為憍慢所係。能具此者故名為梵誌。是故說曰。斷生死河能忍超度自覺出塹是謂梵誌。
當求截流渡梵誌無有欲
內自觀諸情自謂為梵誌
能知如是者乃複為梵誌
如彼行人不斷愛流四駛四淵者。進趣於道不亦難乎。如河暴溢必有所傷。梵誌貪欲死趣惡道。是以如來誡以除貪。與說欲本汙穢不淨。當斷諸邪使不流馳。能具此眾行者故名為梵誌。是故說曰。當求截流。渡梵誌無有欲。內自觀諸情。是謂為梵誌。能知如是者乃名為梵誌。
先去其母王及二臣盡勝境界
是謂梵誌
先去其母者。愛心流馳以為源本。無漏意識能去斯病使盡無餘。王者我慢也。二臣戒盜身見。盡勝境界者。一切諸結使。能去眾結之患故曰為梵誌。是故說曰。先去其母王及二臣盡勝境界是謂梵誌。
不捶梵誌不放梵誌咄捶梵誌
放者亦咄
所謂梵誌者。得阿羅漢道。不得以手卷刀杖加彼真人。不放梵誌者此是真人。恒當供養衣被服飯食床臥具病瘦醫藥。四事供養令不減少。咄捶梵誌行惡之人。放者亦咄複是惡人。不留供養飲食床臥具病瘦醫藥。能具此行故名為梵誌。是故說曰。不捶梵誌不放梵誌咄捶梵誌放者亦咄。
諸有知深法不問老以少
審諦守戒信猶祀火梵誌
昔佛在世周旋教化。時諸比丘不廣多聞。爾時世尊便作是念。今諸比丘多有懈怠意不精勤。複自觀察當來過去三世之事。知當來世當有比丘。嫉妒恚癡不順道教。便興誹謗損如來法輕慢於師。亦複不敬說法之人。是以世尊觀察後世遺法中間。恐有老少共相上下尊卑不別。老恃耆艾少恃聰睿。老者自陳吾所目睹非卿所知。汝今所見如螢火蟲。少者自陳老頓嚚鹵情喪心塞知何可歸。如來教曰當自守戒。猶若事火梵誌五處然火。晝夜承事不失時節。香華繒彩事事供養。是故說曰。諸有知深法不問老以少審諦守戒信猶祀火梵誌。歸命人中尊。亦如事火神。
諸有知深法等覺之所說
審諦守戒信猶祀火梵誌
如來出現億千萬劫時時乃出。遭賢遇聖實不可得。人能守戒信不失儀。如祀火梵誌。昔佛在世誡諸比丘。自今以後不得誦外書外道異學所誦習者。何以故。彼所陳說非真正義。亦複不是至道之本。是故說曰。諸有知深法等覺之所說審諦守戒信猶祀火梵誌真誠歸命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