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黼黻:古代禮服上繡製的花紋。煌煌:光彩眩目的樣子。
(13)離朱:人名,亦作離婁,視力過人。
(14)五聲:即五音,五個基本音階,古代音樂中以宮、商、角、徵、羽稱之。
(15)六律:古代用長短不同的竹管製作不同聲調的定音器,其作用相當於今天的定調。樂律分陰陽兩大類,每類各六種,陽類六種叫六律,陰類六種叫六呂。六律的名稱是黃鍾、太簇、姑洗、蕤賓、夷則、無射。
(16)金、石、絲、竹:各種樂器無不用金、石、絲、竹為原料,這裏借原料之名作器樂之聲的代稱。黃鍾、大呂:古代音調的名稱。
(17)師曠:晉平公時的著名樂師。
(18)擢:拔,提舉。塞:閉。“塞性”即閉塞正性。一說“塞”當為“搴”,也是拔取的意思。
(19)簧鼓:管樂和打擊樂,這裏用來泛指各種樂器發出的喧嚷。奉:信守,奉行。不及:趕不上,這裏用指不可能做到。
(20)曾史:曾參和史?。春秋時的賢人。曾參字子輿,為孔子的學生;史?字子魚,衛靈公的大臣。
(21)累瓦結繩:比喻堆砌無用的詞語。竄句:穿鑿文句。
(22)遊心:馳騁心思。
(23)敝:分外用力而疲憊不堪。跬:半步;舉足一次叫跬,左右兩腳運行一次叫步。“跬譽”指短暫的聲譽。
(24)楊墨:楊朱和墨翟,戰國時代的著名哲學家。
(25)至正:至道正理。一說指至高無尚的道。
【原文】
彼正正者(1),不失其性命之情(2)。故合者不為駢,而枝者不為跂(3);長者不為有餘,短者不為不足。是故鳧脛雖短(4),續之則憂;鶴脛雖長,斷之則悲。故性長非所斷,性短非所續,無所去憂也(5)。意仁義其非人情乎(6)?彼仁人何其多憂也?
且夫駢於拇者,決之則泣(7);枝於手者,齕之則啼(8)。二者,或有餘於數,或不足於數,其於憂一也。今世之仁人,蒿目而憂世之患(9);不仁之人,決性命之情而饕貴富(10)。故意仁義其非人情乎(11)?自三代以下者(12),天下何其囂囂也(13)?
且夫待鉤繩規矩而正者(14),是削其性者也,待繩約膠漆而固者(15),是侵其德者也(16);屈折禮樂(17),呴俞仁義(18),以慰天下之心者,此失其常然也(19),天下有常然。常然者,曲者不以鉤,直者不以繩,圓者不以規,方者不以矩,附離不以膠漆(20),約束不以索(21)。故天下誘然皆生而不知其所以生(22),同焉皆得而不知其所以得。故古今不二,不可虧也,則仁義又奚連連如膠漆索而遊乎道德之間為哉(23)?使天下惑也!
【注釋】
(1)正正:當是“至正”之誤,上段末句即言“至正”,“至理正道”的意思。
(2)性命之情:性,指本性,命,指天命,性命之情,就是物各自得順其自然的真情。
(3)跂:為“歧”字之誤。
(4)鳧:野鴨。脛:小腿。
(5)去:摒棄,排除。
(6)意:感歎聲,又寫作“噫”。一說“意”當從字麵講,自認為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