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學性一閱
生生道人梓
第五十則 二鼠侵藤(飛走)
示眾雲。潛續命根故有生而有滅。圓成道果本無去以無來。任伊利齒靈牙。一任橫囓竪咬。正當此時與解腕者麼。
舉僧問龍牙遁禪師。二鼠侵藤時如何(禍不單行)。牙雲須有隱身處始得(指示分明)。僧雲如何是隱身處(聞風便颺)。牙雲還見儂家麼(眼巧不如樣子比)。
師舉賓頭盧為優填王說法經雲。我今為王略說譬喻。王誌心聽。昔日有人於曠路中逢大惡象之所馳。逐狂懼走。突無所依怙。見一丘井。即時尋樹入。井中藏有黑白二鼠牙囓樹根。此井四邊有四毒蛇欲螫其人。而此井下有三毒龍。旁畏四蛇下畏毒龍。所攀之樹其根動搖。樹上有蜜兩三滴墮其口中。於時動搖敲擊蜂窩。眾蜂散飛唼螫其人。有野火起復來燒樹。大王。當知此人苦惱不可稱計。而彼得味甚少。苦患甚多。大王。曠野者喻於生死。彼男子者喻於凡夫。象喻於無常。井喻於人身。樹喻於人命。黑白二鼠喻於晝夜。樹根者喻念念滅。四毒蛇者喻於四大。蜜者喻於五欲。眾蜂喻惡覺。野火者喻於老邁。下三毒龍喻於死亡墮三惡道。是故當知。欲味甚少。苦患甚多。這僧既知是事。怎不著忙而求決擇。牙亦不負來問。具實指示道須有隱身處始得。這僧的的欲離生死。聞斯一語怎不根尋道如何是隱身處。牙不惜情劈麵便道還見儂家麼。昔鹽官會下有一主事僧。忽見一鬼使來追。僧告曰。某甲身為主事。未暇修行。乞容七日得否。使曰待為白王。若許七日後來。不然須臾便至。言訖不見。至七日後復來。覓其僧了不可得。後有人舉問一僧。若被覓著時如何抵擬他。洞山代雲被他覓得也。林泉道。曹司易勘。一欵便招。這僧雖是臨渴掘井。一鍬便見黃泉。儻能如此隱身。何必慞惶怖懼。頌曰。
寒月依依上遠峰(光分萬象)。平湖萬頃練光封(影散千波)。漁歌驚起汀洲鷺(已往不咎)。飛出蘆花不見蹤(許伊具眼)。
師雲。團團離海嶠。漸漸出雲衢。此夜一輪滿。清光何處無。趙州雲。至道無難。唯嫌揀擇。纔有語言。是揀擇是明白。老僧不在明白裏。是汝還護惜也無。時有僧問。和尚既不在明白裏。護惜箇甚麼。州雲我亦不知。僧雲。既不知。為甚麼不在明白裏。州雲。問事即得。禮拜了退。林泉道。莫承言。休滯句。行則行。住則住。不應頻爇返魂香。直須斫倒栴檀樹。況平湖萬頃絕點純清。巨浪千尋真當流注。泛釣舡於峽口。停短棹於灘頭。漁歌驚起鷺雙飛。蘆葦岸邊尋不見。轉功就位。月臨洲渚而踈影微分。借位明功。煙鎻沙汀而寒光獨耀。具眼禪人若為回互。隱顯全該如委悉。正偏兼帶自分明。
第五十一則 白水聲色(示眾)
示眾雲。琴瑟箜篌。聽他何礙汝。青黃碧綠。識得不為冤。任伊竪判橫批。看我嘲三攞四。莫有知音可嘉者麼。試請辨看。
舉白水仁禪師上堂雲。老僧不欲向聲前句後鼓弄人家男女(此處無金二兩。俗人沽酒三升)。何故。聲且不是聲。色且不是色(飜裩倒袴任汝裁劃)。時有僧問。如何是聲不是聲(莫是聾麼)。水雲喚作色得麼(多虛不如少實)。僧雲如何是色不是色(莫是瞎麼)。水雲喚作聲得麼(巧說不如直道)。水復雲。且道對闍黎話。為闍黎說(老老大大。顛言倒語)。若向這裏會得。許你有個入路(和尚還曾出麼)。
師雲。溈山一日餧鵶生飯。回頭見仰山曰。今日為伊上堂一上。仰雲某甲隨例得聞。曰聞底事作麼生。雲鵶作鵶鳴雀作雀噪。曰爭奈聲色何。雲和尚適來道甚麼。曰我道為伊上堂一上。雲為甚麼喚作聲色。曰雖然如是。驗過也無妨。雲大事因緣又作麼生驗。溈竪起拳雲終是指東畫西。曰汝適來問甚麼。雲問和尚大事因緣。曰為甚麼喚作指東畫西。雲為著聲色故某甲所以問過。曰並未曉了此事。雲和尚得曉了此事。曰寂子聲色老僧東西。雲一月千江體不分水。曰應須恁麼始得。雲如金與金終無異色豈有異名。曰作麼生是無異名底道理。雲瓶盤釵釧劵盂盆。雲。寂子說禪如獅子吼。驚散狐狼野幹之屬。林泉道。父聞子徤恨不殺身。想來肐膞豈肯外屈。隻如仰山聲色與踈山聲色是同是別。一法雖無異。三人乃見差。溈仰酬酢廝殺無過父子兵。踈山這僧一言道斷處。千古意分明。為人手段盡在於斯。更看丹霞盡情出理。頌曰。
色自色兮聲自聲(要不悶守本分)。新鶯啼處柳煙輕(一併拈出)。門門有路通京國(七通八達)。三島斜橫海月明(一心不生萬法無咎)。
師舉三平頌雲。祇此見聞非見聞。更無聲色可呈君。箇中若了全無事。體用何妨分不分。恁麼看來。新鶯啼處任喉舌巧轉笙篁。嫩柳搖時儘煙靄輕籠翡翠。楞嚴經雲。見聞如幻翳。三界若空花。聞復翳根除。塵消覺圓淨。會至於此。門門有路。家家門外透長安。件件無私。處處綠楊堪繫馬。論甚十洲三島四海五湖。橫片月於晴空。攢三星於秋月。直得心心無間念念無差。若色若聲盡聞盡見。似電光石火兔角龜毛。畢竟待幹他甚事。何也。司空見慣。應為尋常。
第五十二則 白馬法身(法身)
示眾雲。北鬥似杓。南鬥似瓢。任伊斟酌。暖日涼飈。冬至寒食一百五。須知節氣不相饒。到此莫有解吞吐者麼。
舉僧問洛京白馬儒禪師。如何是法身向上事(高高標不出)。儒雲井底蝦蟆吞卻月(非思量處。識情難測)。
師舉踈山問溈山雲。法身之理。理絕玄微。不奪是非之境。猶是法身邊事。如何是法身向上事。溈舉起拂子。踈雲此猶是法身邊事。溈曰如何是法身向上事。踈奪拂子摺折擲向地上便歸眾。溈曰。龍蛇易辨。衲子難謾。林泉道。知音方委悉。僧問黃龍。如何是井底蝦蟆吞卻月。龍曰不奈何。僧雲恁麼則吞卻去也。龍曰一任吞。僧雲吞後如何。曰好蝦蟆。林泉道。莫向言中取則。直須句外明宗。若肯恁麼會去。方知無說說。始信不聞聞。所以杜順和尚亦有頌曰。懷州牛喫禾。益州馬腹脹。天下覓醫人。灸豬左膞上。汝等諸人稍知痛癢。必不倚官挾勢番悔藥錢。何也。近日王令稍嚴。誰敢妄傳消息。頌曰。
九重深密視聽難(端拱無為)。玉殿瓊樓宿霧攢(仰望不及)。爕理盡歸臣相事(須假傍來)。輪王不戴寶花冠(天然尊貴)。
師雲。八識心王號至尊。四臣不昧理乾坤。法身向上無餘地。枉近重圍望五門。既九重深密。必視聽應難。故經雲。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所以玉殿瓊樓攢濛濛之宿霧。龍庭鳳闕生裊裊之祥煙。洞山道。夜明簾外古鏡徒輝。空王殿中千光那照。垂衣至治拱密威嚴。皇化無為理當朝賀。內紹外紹須明劫外今時。念茲在茲休背這邊那畔。調停鼎鼐爕理陽陰。儻能我國晏然。自是心城寧謐。輪王何必戴七寶之花冠。塚宰應須酬一人之寶位。恁麼奉重。少分相應。幸勿時中辜恩負德。還能盡忠盡孝依而行之麼。但辦肯心。必不相賺。
第五十三則 九峰舉一(示眾)
示眾雲。恰待南山起雲。卻早北山下雨。捉住東海鯉魚。走了西巖猛虎。有敢當賭者麼。
舉九峰虔禪師示眾雲。舉一不得。舉二放過。一著落在第二(將謂狐鬚赤)。雲門出眾雲。昨日有人從天台來。卻往徑山去(更有赤鬚狐)。峰雲來日不得普請。便下座(姦不廝謾。壯不廝欺)。
師雲。普慧雲興。百問脫脫而出自胸中。普賢瓶瀉。千酬滾滾而演於舌上。凡愚莫並。今古無儔。不意像季以來英傑間出。於問答之際切瑳其間。越凡情超聖解。沒窠臼絕滲漏。短小明白者無如乾峰雲門而已哉。此則公案非九峰虔禪師示眾之語。乃洞山法嗣越州乾峰和尚之語也。峰一日上堂雲。法身有三種病二種光。須是一一透得。始解歸家穩坐。須知更有向上一竅。雲門出問。庵內人為甚麼不知庵外事。峰嗬嗬大笑。門曰猶是學人疑處。峰雲子是甚麼心行。門曰也要和尚相委。峰雲直須與麼始解穩坐。門應喏喏。又一日上堂雲。舉一不得。舉二放過。一著落在第二。雲門出眾雲。昨日有人從天台來。卻往徑山去。林泉道。無孔笛逢氈拍板。這般曲破少知音。峰雲來日不得普請便下座。林泉道。得法旨。雲門於禪悅中得大自在遊戲三昧。未必不由乾峰.睦州切瑳琢磨之力者邪。隻如未開口時還有道得者麼。頌曰。
聲前一句口如眉(言清行濁)。佛祖從來總不知(卻最親切)。昨夜崐崙閑說夢(休[穴/(爿*臬)]語)。白頭生得黑頭兒(有甚奇特)。
師雲。大辯若訥大智如愚。幾人於此能較錙銖。所以道有緣不是餘朋友。無用雙眉卻弟兄。莫道聲前無句。自是闍黎不聞。於此若聞甚生次第。不見道萬籟有心聞不得。孤巖無耳卻知音。莫恠佛佛祖祖從本以來總不知有。南泉亦雲。三世諸佛不知有。狸奴白牯卻知有。宗門有四知有。一知有。二不知有。三知有了不知有。四不知有後真知有。不意昨夜崑崘閑來說夢。雖是詐惺惺。不如粧矒懂。他若識破伊。看你甚眼孔。又道。白頭生得黑頭兒。養子不及父。家門一世衰。莫貪尋意路。枉使惹塵埃。畢竟合作麼生商量。燈籠逢露柱。拍手笑嗬嗬。
第五十四則 天童應用(心眼)
示眾雲。反常合道。上乘菩薩信無疑。即物明心。中下聞之必生恠。端的為人處在甚麼處。
舉僧問天童啟禪師。如何是應用無虧的眼(不見一法即如來。方得名為觀自在)。童雲恰如瞎一般(便吐肝膓說與伊)。
師雲。凡所有相皆是虗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況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若向這裏覷得破認得真。事理圓融遮照無礙。體用互興正偏兼帶。無一法而不周。無一法而不遍。豈非應用無虧者邪。祖燈錄雲。寶應省念禪師上堂曰。諸尚座不得盲喝亂喝。尋常向汝道。賓則始終賓。主則始終主。賓無二賓。主無二主。若有二賓二主。即是兩箇瞎漢。林泉道。若非法花。誰能窺透。萬鬆贊湛然真雲。大悲千臂。俱胝一指。錯認湛然手中拂子。瞎。林泉道。轉見分明。且道此瞎彼瞎是一是二。還道得麼。撥開妙淨圓明眼。識取吉祥安樂人。頌曰。
盲聾瘖瘂逈天真(無用處成真用處)。眼似眉毛道始隣(不風流處轉風流)。昨夜東君潛布令(遠近鹹知)。黃鶯啼處綠楊春(高低普應)。
師雲。跛挈痿羸。盲聾瘖瘂。百不可取。一無所堪。眾中如百拙。一世作閑人。樂天知命去偽存真。李屏山有詩雲。君不見。嚴子陵掉頭千戶侯。釣臺霜冷一羊裘。又不見。龐居士家財千萬貫。西江月冷夜沉舟。近得南華真人之四印。貴莫貴於無所屈。富莫富於無所求。樂莫樂於無所苦。喜莫喜於無所憂。若能任此天真。不枉持聾作瘂。隻可見如不見聞似不聞。妄境若消除真心自不昧。此豈不是眼似眉毛道始隣者哉。雖然恁麼。忘蹤滅跡洞達玄微。應須曲為今時潛通劫外。免使靜沉死水滯在一邊。幸遇東君布令和氣氤氳。適當化母垂慈韶光煒燁。故命金衣公子出幽穀遷喬木。綠楊枝上喉舌調叔夜之焦桐。紅杏園中毛羽刷陶潛之嫩菊。非無賞鑒。自有知音。論至於斯若為話會。還知麼。七處徵心心不有。八還辨見見非無。
第五十五則 清淨行者(經教)
示眾雲。有心用處還應錯。因果難評無意看。時卻宛然。聖凡莫測。有箇秦不收魏不管的衲僧。未審向甚麼處安排則是。
舉僧問洞山詮禪師。清淨行者不上天堂。破戒比丘不入地獄時如何(直待別時來。分明向汝說)。山雲。度盡無遺影。還他越涅槃(言語道斷。非去來今)。
師雲。真淨界中無異念。浮塵堆裏有殊途。腳跟點地英雄漢。凡聖應知總不拘。舍利弗言。犯重比丘不墮地獄。清淨行者不入涅槃。非應供非不應供。非盡漏非不盡漏。於法平等住故。是知無天堂可欣。無地獄可怖。李留後.端願問達觀禪師曰。人死。識當何所歸。答曰未知生焉知死。對曰生則端願已知。曰生從何來。李留後擬議。達觀揕其胸曰。隻在這裏。思量箇甚麼。對曰會也。隻知貪程不覺蹉路。達觀拓開曰。百年一夢。又問地獄畢竟是有是無。答曰諸佛向無中說有。眼見空花。太尉就有中覔無。手搘水月。堪笑眼前見牢獄。不避心外見天堂。欲生殊不知欣怖在心善惡成就。太尉但了自心。自然無惑。進曰心如何了。答曰善惡都莫思量。又問不思量後心歸何所。達觀曰且請太尉歸衙。林泉道。不因師指示。幾乎錯商量。洞山答處可謂忘言絕慮。越聖超凡。擊碎玄關掣開金鎻。何天堂地獄而可收係者也。故丹霞不惜唇皮為伊頌出。頌曰。
相好巍巍大丈夫(不勞贊歎)。一生無智恰如愚(肚裏非常俏措)。從來佛祖猶難望(瞻仰不及)。地獄天堂豈可拘(兩頭坐斷獨露真常)。
師雲。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妙體如如聲光浩浩。磊磊落落巍巍堂堂。具丈夫相堪紹法王。此豈非一切眾生具有如來智慧德相者邪。雖則一生閑散百事無成。縮德露疵內憨外俏。大巧若拙大智如愚。古德有語雲。我見持齋守戒者亦不敬。我見破齋犯戒者亦不輕。何也。持齋守戒者出家本分事也。破齋犯戒者凡夫地麵也。所以道不敬持戒不輕初學。若能愛惡情忘。持犯自然平等。既佛祖尚難窺窬。想地獄天堂決莫得而拘束者也。若然則因果何在。還知麼。了則業障本來空。未了應須償宿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