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股票的日K線走勢圖
當我們識別出上升三部曲後,下一步應該如何操作呢?答案很簡單,大膽跟進,積極做多。考慮到在低位拉出上升三部曲的主力誌在高遠(除非形勢對他們很不利,才會短期內棄莊出逃),因此,買進後要把股票捂上一個時期,捂股時間越長,收益往往越大(當然,如果該股走勢發生逆轉,或者發現主力有棄莊出逃的跡象,就不能捂股了,而應及時止損出局)。
總而言之,上麵說了這麼多,基本意思就是一個:上升三部曲是K線圖中為數不多、可靠性較強的上漲信號。投資者若在低位發現它,要特別加以重視,不要輕易放過,在此看多、做多,勝算是很大的。
某股票的日K線走勢看盤細節之一:開盤放量上衝的背後:
我們經常會發現這種情況:某股在開盤後突然出現急速的放量上攻態勢,往往半個小時甚至十五分鍾的成交量就要超過平常一天的成交量。
對此有一種明確的說法:放量跟進。這是有一定道理的。對於任何一個股票來說,拋盤每天都會有,而且上漲後拋盤會更大。所以股價上漲的話,成交量自然是會放大的。但這裏所說的放大並不是一個很短的時間概念,比如大勢走好的中期背景,或者個股基本麵的長期利好等等。而如果在個股的基本麵上沒有任何消息,大盤的走勢也比較平穩甚至下跌的情況下開盤後就放量上攻,那就不能輕言“放量跟進”了。
如果完全放棄類似“放量跟進”之類的個人主觀意願而進行客觀分析的話我們就會對這種情況有一個比較清醒的認識。
假設基本麵和大盤都比較平靜,那麼開盤後的一小段時間裏成交量仍然應該是非常小的,現在突然出現放的很大的成交量,明顯是不正常的,一般來說這其中大部分的成交隻能是主力之類的投資人在運作。
可能性有兩種:主力想往上做,或者是想出貨。
既然想往上做,那麼為什麼還要自買自拋呢?就是衝著“放量跟進”這句話來的,想吸引市場的注意力,吸引市場參與。道理很簡單:主力已經不願意再增加籌碼了。
在大盤盤整甚至下跌的途中要想不增加籌碼而拉高股價是職業操盤手的最高境界,因此盡管有如此招數但主力最後的結果仍以失敗居多。實際上在短暫的放量上衝以後股價馬上就被打回原地的例子並不少見。
因此想短線跟莊的話絕對不是這種時候。
對於主力來說,這一招的目的往往是為了能夠在某種程度上對拋盤起到一種威懾的作用。
股價的上升有三種原因:市場買盤推進,主力買進推高和市場拋盤減少。
主力在大部分情況下麵對的就是拋盤。對於手拿拋單的投資人來說,一旦股價漲上去以後就會把心裏預期的賣出價提高,從而相對減少市場的拋壓。因此主力要把股價打高。為了達到盡可能的少增加籌碼,主力隻有在一天中交易最清淡的時候往上打。閉著眼睛想一下就知道,開盤以後就是最好的時段。
盡管盤中經常會看到主力運用這種招數,但其實要達到這個目的並不一定要放很大的量。關鍵是股價上去以後不能很快就掉下來,這才是解決之道。
2.看盤細節之二:蛛絲馬跡:
說到從散股(即沒有主力的股票)中尋找主力的痕跡,確實還是需要用一些辦法的。
其實主力隻是一個名稱而已,因為進行實際操作的還是具體的人。而人的個性千差萬別,反映到操作上麵來說就是方法多種多樣,建倉的過程也是五花八門,因此單靠某一種辦法是很難識別主力的建倉行為的。
但我們還是可以根據主力做項目這個最終的目的來進行分析,從而可以用一些針對性的辦法進行跟蹤。
建倉的目的隻是為了買進盡可能多的籌碼,因此在這一個階段該股票的市場買盤絕對會多於拋盤,也就是說市場的供求關係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這實際上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觀察的方法,隻要某一個股票在市場上的表現出現了求大於供的狀況,主力的身影就出現了。
當然這裏還要滿足兩個條件。第一,該股的基本麵沒有發生變化。第二,整個市場的基本麵沒有發生大的變化。
在我們隻需要將精力放到市場的供求關係上來就可以了。
供求關係隻能通過市場交易來得到體現,因此成交價以及成交量是關注的唯一方向。但僅僅靠盤後的一些分析意義是不大的,有些觀點認為放量就是信號,此言差矣。舉例如下:
某股在低位徘徊,某幾日出現放量,價跌,疑是主力建倉,實是某一大帳戶因某種原因出貨,大手筆砸出而已。後幾日又出現放量,價再跌,實是前兩天市場接進的籌碼原想搶超跌反彈,因遲遲不見反彈而殺出。
實際上成交量到底多少才算多或者少是很難把握的,有時候隨大盤的上漲或下跌也會放量,這是非常正常的。因此依靠日線圖並非良策,隻有在即時行情中才能尋找到蛛絲馬跡。
睜大兩眼盯著行情走勢圖,注意每一筆成交的情況以及隨時變化的接拋盤價位和數量,這才是尋找主力建倉痕跡的根本大法。
隻要有非常規的成交或者接拋單,就是主力的身影。
這裏並不是說每一次,因為市場的偶然性很大。但如果這種非常規的交易連續不斷的出現,就不能認為是市場所為了。
比如在交投清淡的時候,每到上擋出現稍大一些的掛單總會有主動性的買單將之打掉,有時候還留下一點點裝門麵。根據市場規律,這類買單完全可以掛在下麵,除了極個別心急的以外。這種現象表明有主力在要貨。
又比如在大盤走弱時出現恐慌性的殺跌盤。根據市場規律,這類散股不存在集中性的打壓盤。所以是主力在壓價,一方麵希望在更低的價位建倉,另一方麵也希望吸引更多的殺跌盤出來。
類似的現象是非常多的,隻要我們牢牢記住這是一家散股就可以了。具體的做法就是假設自己是一個散戶,正在買賣該股,仔細觀察整個交易過程是否按照散戶的原則在進行。
這種方法的最大缺點是辛苦。但一旦抓住了黑馬,以後就不用這麼費力了。
3.看盤細節之三:注意買盤變了
幾天前,一直關注的某股跳高9分錢以8.09元開盤並伴以5萬餘股的成交量,等於10天均量線的十分之一。
通過報紙找到了理由:一傳媒公司成為ST金帝新的大股東。上海證券報上有一篇關於看好傳媒類股票的文章,該股恰好也具有傳媒概念。
隨著ST金帝封上漲停,該股開始回落。我特別注意到:隨著價位的回落,原先接在下麵的單子開始出現頻繁的變化。
比如股價從8.05元回落,下檔的接盤價位分別為8.04元、8.03元和8.02元。由於今天放量,所以接盤都在三位數,也就是萬股以上。關鍵是接盤的數量在不斷變化。
假設8.02元有135手(即13500股)接盤,瞬間變成了87手,減少了48手,隨後又變為120手,增加33手,接著又減少,又增加等等。但在經過了若幹次的變動以後這一價位上的接盤數量與原來的差不多!
在幾十秒鍾的時間裏幾乎有相同的單子既出又進,這決非市場所為,一定是有人故意所為。那麼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呢?
一個價位上的接單數量一般是有幾張單子組成的,而成交的原則是時間優先,因此排在最前麵的單子將先成交。將前麵的單子撤下來,後麵的單子就往前移,成交的將是後麵的單子。所以說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後麵的單子成交。顯然,這個人希望排在後麵的市場單子成交。那為什麼又重新將單子掛上去呢?
這個人肯定希望市場能在此價位接掉一些,但又不願意股價回落過多,因此增加一些接盤以壯聲勢,萬一成交也願意。
看來這個人已經有了不少底倉。那麼如何知道市場的接單排在第幾位呢?實際上不需要知道。
假如有200手的接盤掛在電腦上,自己的若幹張單子加起來共有130手,那麼市場上就是70手,隻要把自己的兩張單子全部撤下來就肯定能夠保證市場的單子排到前麵了。然後再重新填一張買單進去,而且是撤一張填一張。
現在我們分析一下這個人的背景。
第一種可能性是老莊。三年前該股有莊介入,衝高18元多,如今隻送過一股,等於跌去一半以上,即使莊家還在也已經半死。但不排除尋機上攻出貨的可能。
第二種可能性是新莊的介入。從盤麵看,新莊在目前的曆史低位還希望市場接,因此所需籌碼大部分已經到位,這樣換莊應該已經在場外交易完成。
第三種可能性是基金介入。該股市盈率20倍略多,去年每股0.30元紅利即將分配,完全具備投資價值,符合基金的投資理念。
不論哪一種情況,隻要大盤走勢合適,該股都會有一段上漲空間。
不斷變化的買盤可以告訴我們這些信息,而同樣的情況如果出現在賣盤時也會告訴我們不少的信息。
4.看盤細節之四:莊的痕跡
用於判斷莊股的方法有很多種,比如觀察其走勢是否獨立於大盤,觀察盤中是否有大手筆的接拋盤等等。這些觀察當然很重要,但如果盤中的主力爬下了,那麼這些方法就無法用上。其實有很多不太引人注意的小細節也應該引起我們的關注,比如本文要談的十大流通股東名單。
市場已經從十大流通股東名單中獲得了很多,比如有幾家基金入駐,有哪家券商重倉,是否有QFII感興趣等等,但似乎還沒有注意到通過十大流通股東我們還可以找到主力的株絲螞跡。如果十大股東中全部都是籌碼不太多的個人帳戶,一般情況下這種股票被認為是散股,也就是無主力的個股。但如果滿足某種條件,那麼這些散股中仍然很有可能是有主力隱藏其中的。
假如我們孤立的分析當期十大股東,如果都是持股不足30萬股的個人帳戶,確實無法判定其中是否有主力。但如果我們進行動態地分析就不一樣了。現在上市公司必須每一個季度都要公布十大流通股東,這樣一來我們的手頭上就有壹份每三個月變化一次的十大流通股東名單。
將連續幾個季度的十大流通股東名單進行對照,如果有三個或以上的帳戶持股數量頻繁變動,哪怕每次變動的數量小到1股,我們就可以基本斷定,這家股票有主力。其理論依據在於隻要是主力就不可能在一個季度的交易中一點也不動。一旦大盤拉出陽線,即使是半死的主力也很難抵擋拉升的強烈衝動欲望。在這種小規模拉升過程中一般都會選擇籌碼較多的帳號,這樣更便於操作,所以這些排在前十位的帳號就被動過,持股數量就會改變。
這種方法唯一的反對意見就是認為這些變動的帳號依然是散戶。一個散戶如果在一個帳號中持有二十幾萬股籌碼並且數量上有變化的話就表明在三個月內進行過買賣,根據經驗這種概率非常小,即使出現也不會超過一個帳戶,而我們分析的條件是三個或以上的帳戶。
通過十大股東的名單我們可以找出一些隱藏著的主力,但並不是所有的主力都是可以通過這種方式找到的,所以這是一個在數學上來說屬於充分但不是必要的條件。
5.看盤細節之五:間斷性交易
對於一個職業操盤手來說疏忽了某些小的不能再小的細節可能會帶來前功盡棄的後果。2005年6月8日大盤暴漲,上證指數錄得8.2%的升幅,盤中漲停個股無數,金宇集團(600201)盡管沒有漲停,但317萬股的成交量似乎也很火爆,隻是其中一個細節出了問題。
該股流通盤為1億股稍多,在目前的市場中屬於中等水平,當天成交317萬股,對於這樣一家股票來說是絕對屬於比較大的量,給人的感覺似乎是隨著大盤的上漲也帶來了大量的追漲盤,但我們要注意的一個細節是:當天的間斷性交易。
所謂當天交易的間斷性也就是交易的非連續性是指在當天交易時段內某些時間段的交易出現了停頓。現在一般的行情顯示軟件最小的單位時間間隔是1分鍾,因此連續的交易實際上就是指每一分鍾都有成交。
將時間單位定為1分種,那麼一天的交易時段就有4個小時共240分鍾,以金宇集團(600201)一天317萬股的成交量計算平均到每分鍾就是13000多股,這絕對不是一個小數字,因此有交投活躍的感覺。但如果我們仔細分析當天的走勢圖就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在全天交易時段內居然有14次每次連續3分鍾沒有成交量,加起來總計42分鍾沒有成交,占到全天240分鍾的17.50%!這裏還僅僅隻是統計了連續3分鍾沒有成交的時段,還有許多2分鍾和1分鍾沒有成交的時段並未統計在內,如果再加上1分鍾內成交不足1000股的零星散單,那麼這個比例還將大幅度提高!
有那麼多的時段成交為零但全天的成交量仍然巨大,唯一的解釋就是在成交的時候手筆都比較大。分析當天走勢可以發現,數萬股一筆的成交單子隨處可見。通俗地說,該股當天的成交是以大單子為主。在該股一個長期的曆史低位區,且不說哪來這麼多的大買單,就是這麼多的大拋單也是難以理解的。唯一的解釋就是盤中有主力在運動,成交量是故意做給市場看的!
也許投資朋友會有疑問,難道主力就不能再做得仔細一點把每一筆交易再分成幾筆?
確實,主力完全有能力做到這一點。但本欄以前就提到過,真正的職業操盤手是非常辛苦的,盡管有時侯龐大的單筆交易會吸引市場的買單但更多的時候還必須完全模仿市場的自然交易將每筆的成交量壓到甚至不足千股。如果當天要做出成交量大增的假象,那麼交易的連續性是萬萬不可忽視的,否則是會市場看出主力做盤的意圖的。但從目前的實際情況看,似乎能做到這一點的職業操盤手還真的不多。當然,對於我們市場上的投資者來說這是一個好的消息。
這個小小的細節說明盤中是被套主力在運作,否則的話絕對沒有必要通過堆量來吸引買盤。其實讓市場認識到這一點絕對不是主力所願意的,但沒有辦法,因為主力疏忽了這一個小小的細節。
6.看盤細節之六:“下空”走勢分析:
所謂“下空”是指股價的交易過程中下檔的接盤明顯比上檔的壓盤小,至於“下空”走勢是指股價在一路上升過程中一直處於“下空”狀態。這裏的“下空”隻是我用於分析的簡稱而已。
但這裏還有一個疑點,那就是為什麼始終不見10萬股以上的壓盤而8萬股甚至9萬股的壓盤卻屢屢出現?這是人為操控的一個疑點。
另外,既然是大量換手,那麼市場上的單子為什麼都直接對準賣盤打進而就是不願意在下麵接?其實這裏所謂的“下空”也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下空”,由於現在行情刷新的速度可高達1分鍾10次,也就是每6秒鍾一次,因此我們可以更細致地進行行情的實時分析。在三一重工(600031)這15分鍾的“下空”走勢中,下檔是出現過萬股以上的接盤的,甚至有幾次還有過2萬多股的接單。但最多在1分鍾之內,有時甚至快到下一筆單子傳過來這筆相對大一些的接單就沒有了。是撤單了?絕對沒有這麼快的速度,而且每一次出現的大單子都被撤也不符合常理。
結論是很明顯的,那就是說這隻股票是有主力深度介入的,上檔的壓盤一定會有很大一部分是主力自己的盤子,“下空”走勢的目的就是告訴市場該股的題材不錯,現在正在放量上衝。至於上檔的壓盤,有人買更好,沒有人買就自己買。因為股價已經明顯高於主力的持倉成本,所以在下麵掛大接單是不可能的,萬一市場有大單砸出就會無故增加倉位。但為了營造熱烈的氛圍在下麵掛萬股以下的接單還是會的。由於因為在一路往上掃貨的過程中盡管有自己的壓盤也會有市場的主動性買單但總體來說買進的一般要多於賣出的,所以一旦下檔出現大接單則立馬砸掉也是必然的。
7.看盤細節之七:阻截式大單:
盤中出現大單是常有的事,但如果某一類大單頻頻露臉就值得細細品味了,比如阻截式的大單。
所謂阻截式的大單是指這樣一種情況:當上檔拋盤較大時在第一接盤出現了十分明顯的大單。比如某股現在的價位是6.94元對6.95元,從6.95元到6.99元的五擋壓盤以萬股左右,第一壓盤6.95元更是有4萬餘股,接盤方麵,下檔四個價位全部為數千股接單,唯有第一接盤6.94元出現了5萬餘股的接單。顯然,一般情況下至少短時間內6.94元以下的接單是不可能成交的,因此本欄把6.94元的大接單稱為“阻截式大單”。
阻截式大單的出現表明盤中有主力在運作,目前的價位主力認為不高,但主力希望通過適當的換手將股價推高。
如果“阻截式大單”隻是偶爾出現一次,或者出現以後股價並沒有出現向上的推升,那麼這裏所說的“阻截式大單”的有關結論並不一定成立。
8.交易細節之八大拋單的背後:
不日前正在無聊的看盤,忽接待小姐來找,說一朋友死活要打電話給我。本來在交易時間內是不接電話的,但現在閑來無事,便告知讓電話轉進來。
前期聽從我的推薦後重倉持有某股,不料現盤中有變,跌幅明顯超過大盤,朋友心理的承受能力正在經受考驗。
該股已有四成以上升幅,存在見頂的可能,但也有中途換手的可能。幾乎所有的股票在上漲的過程中都會有回落的行情,這在市場中往往被稱為“洗盤”。
判斷“洗盤”並沒有一定的方法,關鍵就是“交易的自然性”這一個特征。
做手的意圖很明顯,壓製股價,使得持籌者產生恐慌,最後將籌碼倒出來。
這屬於“洗盤”的一種,但並一定是莊家所為。有時侯某人或機構為了買進較多的籌碼也會采用這種方法。
朋友盡管半信半疑,但第二天晚上即邀我出去小聚,因為當天該股已經重回9元上方。
9.看盤細節之九:放量漲停個案分析
經常會有個股走出漲停行情,其中有各種類型的漲停,比如大量漲停就是一種。所謂大量漲停就是在股價漲停的現象下成交放出了大量。
第一,該股一定有主力在其中運作,該主力對上市公司本身比較了解,對於公司何時推出預盈公告非常清楚。第二,該主力願意讓市場在目前價位跟進。這是比較常見的現象。我們經常會碰到一些股票,盡管其中也有主力但是在一些很低的價位還是願意讓市場跟進。第一個結論提示我們可以關注這家股票,第二個結論則可以進一步具體分析。
主力為什麼願意而且很明顯是故意做出成交量來吸引市場跟進?這有兩種可能性。一種是主力的倉位已經達到預期的要求,無法再增加倉位,但持有的倉位並沒有達到控盤的程度。另一種是主力已經被高高地套在上麵,即使再增加部分倉位也無法把成本有效地降下來。但具體到本案,由於股價的漲停並非屬於尾市的偷襲,因此主力在此曆史低價區企圖拉高出逃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10.看盤細節之十:強勢股尾市弱化的分析大盤大跌,但我們總能找到一些強悍的個股頂住不跌甚至逆勢上漲,而這些個股並沒有消息麵方麵的變化,因此一定是有主力在其中運作,但有時候這種股票卻會在臨近收盤時出現走弱的態勢。
有一點是明確的:主力在當天增加了不少倉位。
從運作的角度考慮,主力無非有三個目的:目的①:出貨。目的②:維護股價。目的③:未來繼續拉升股價。
現在我們先考慮收盤價的情況。如果是目的①或者目的②,那麼在增加了大量倉位以後主力一定會盡力將收盤價做高,除非上檔有巨大的拋壓盤。但如果是目的③,那麼盡管當天增持了不少倉位,最後主力也許會拉高收盤價但也有可能不會拉高收盤價。
一波上升行情的運作絕不是幾天就可以完成的,所以中途一定會出現無數個收盤價,一般來說主力不會刻意地去做每一天的收盤價,特別是在主力還沒有到大量出貨的階段。
根據以上分析,隻有目的③才有可能出現主力放棄做收盤價的情況,這樣我們可以先判斷收盤價的情況。如果收盤價非常容易往上做但卻沒有收高,那麼主力的目的就是目的③:未來繼續拉升股價。
要判斷收盤價是否容易被操縱,隻要看看上麵的壓盤。如果上麵的壓盤很小,那麼主力應該能夠輕而易舉地將收盤價做的高一些。